專家傳真-智慧電動車產業決勝關鍵:服務與創新

當智慧電動車帶來更環保、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環境,也將促使車廠重新思考消費者用車需求。圖/本報資料照片
當智慧電動車帶來更環保、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環境,也將促使車廠重新思考消費者用車需求。圖/本報資料照片

2020年迄今COVID-19疫情衝擊汽車產業鏈,疫情封控下也抑制了民眾出行需求,但根據資誠科技產業研究中心研究顯示,全球汽車產業因應淨零碳排、安全法規要求,電動化、智慧化等發展趨勢,加上車聯網的普及應用,孕育出多樣化的創新服務內容,並改變消費者未來出行習慣。在汽車產業升級轉型的浪潮下,封閉的汽車產業鏈將揉合跨領域技術與應用服務業者,成為新的產業生態體系,臺灣應掌握此波產業轉型時點,方有機會搶占市場先機。

在電動化方面,預估各式節能混合動力汽車及電動車銷售量在2027年將超越純燃油車,並在2035年達82%滲透率,2035~2040年燃油車將逐漸退出市場,引擎、燃油控制系統將被馬達、電池、電控系統所取代;車廠必須考量消費者使用時能源補充的充電問題,充電樁、儲能系統、再生能源等解決方案業者也不可或缺;報廢電池材料及汽車電池回收後再利用於其他電動運具工具、儲能等產品,也形成資源永續的新服務。

在智慧化方面,車聯網、ADAS、自動駕駛、智慧駕駛艙等系統市場快速發展,2022年具備自動駕駛功能的車輛滲透率已逾50%,預估2035年滲透率達70%,包括通訊科技、AI演算法、高運算晶片、行車控制系統、感測器、處理晶片及顯示面板等技術與產品,ICT業者角色將日益重要。

當智慧電動車帶來更環保、安全、便利的交通出行環境,也將促使車廠重新思考消費者用車需求,在汽車硬體上搭建軟體與服務平臺,消費者將更重視汽車所提供的出行服務需求,而非擁有汽車本身所帶來的價值。

考量使用共享工具可免去汽車購置成本,使用服務按次計費且無稅費罰單等問題,未來消費者將更重視汽車服務功能,而非汽車性能與駕駛體驗。市場發展重點將視能否更新行車電腦韌體、持續提升車輛性能、且更安全舒適地控制車輛,車廠也可以月租費方式讓車主付費開啟進階功能;分時租賃、順風車等新型汽車共享模式料將持續發展;另可自動繳納稅費,並結合駕駛習慣計算合理的保險費率。

最後,針對臺灣汽車業者布局智慧電動車市場,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數據蒐集與應用,成為業務新亮點:隨著車載通訊軟硬體性能提升,行車數據將可被大量蒐集,除可提供車廠針對實際路況做出合適的調教之外,也可提供政府作為交通發展規劃的重要參考。

2.低碳運輸環境下,ESG導入與再生能源使用將不可或缺:除在運輸過程的減碳排放外,車廠逐步要求供應商在生產過程中滿足ESG規範及再生能源使用比例,未來也將是汽車生態系各利害關係人都不可迴避的課題。

3.獲得車載資安認證,是進入汽車產業的入門票:確保車載系統資訊安全,也為全球各國及各大車廠關注重點,汽車電子業者在產品布局的同時,也應及早準備認證工作。

4.告別單打獨鬥、打群架才能共贏:以往汽車產業僅靠良好的技術及產品能力,就有機會在供應鏈中占有一席之地;未來硬體只是載體,更重要的是軟體、服務及系統整合,唯有儘早融入產業生態系共同參與規格制定工作,才能建立競爭優勢。

5.規劃進入資本市場,加快業者發展速度:由證交所推動建置的「臺灣創新板」,以「創新+永續」為發展主軸,與電動車產業趨勢不謀而合,相關業者應善用資本市場資源,選擇能見度高且受國際關注的創新板,可有效籌措資金、加速資本形成、吸引優秀人才、彰顯公司價值、並快速搶占市場先機。

更多工商時報報導
中研院:台灣明年通膨會破2%
工商社論》論海外就業劇減二十多萬人的迷思
廣達將秀5G專網與AI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