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四種路跑賽事
馬拉松歷史由來已久,其傳說首次被記載於公元一世紀時普魯塔克的雜文 On the Glory of Athens,他引用赫拉克利德斯失傳的著作,敘述希臘士兵跑經馬拉松平原回到雅典傳達勝利消息。而馬拉松的標準長度由國際田聯在 1921 年正式確立,為 42.195 公里或26英里385 碼。
1980 年代後, 半程馬拉松(21.0975 公里)在民間興起,由於進入門檻較許多運動低, 加上媒體推波助瀾,近年躍身成一股全民運動潮流,進而在全球產生數以萬計的馬拉松愛好者,甚至許多國際知名的馬拉松賽事,每年都吸引成千上萬跑者不遠千里參加一睹其丰采,例如世界六大馬拉松就是不少跑者畢生的終極夢想。從柏林馬、芝加哥馬、東京馬、芝加哥馬、紐約馬,到參加門檻最高也是最難入手的波士頓馬拉松,都讓跑者們趨之若鶩。
馬拉松在台灣
台灣的馬拉松運動起源可從 1947 年的第二屆省運會追溯起,至 2021
年 7 月台灣跑者廣場馬拉松普查網顯示,該網會員登錄的統計資料總人數共 23,938 人,平均完賽次數為 24.16 次。
台灣目前常見的路跑競賽依距離分為四類:第一類迷你馬或健走, 約 10 公里以下; 第二類是一般性路跑(Road race), 距離為 10-42.195 公里之間;第三類是馬拉松(Marathon),規定距離為 42.195 公里;第四類則是超級馬拉松(Ultra-marathon),凡距離超過標準 42.195 公里以上的路跑賽事都可以稱為超級馬拉松,一般簡稱超馬。而賽事活動依主題特色或主辦單位之不同,又可以分成以下五種:
◆ 公益路跑:由公益團體自行舉辦或藉由舉辦賽事將所得捐贈給特定組織,主題常見如弱勢關懷、環保或動物保育等議題,如創世基金會的 RUN TO LOVE 公益路跑系列、伯立歐蕎麥公益路跑。
◆ 城市或地方產業行銷:由地方政府主導,透過路跑賽事行銷城市特色或活化當地產業經濟,如台北馬、高雄馬、鹿港馬、嘉義馬。
◆ 企業路跑:企業透過賽事,讓消費者對品牌有更深的黏著度或提升知名度,例如岱宇馬拉松、澎湖遠航馬拉松、渣打台北公益馬拉松。
◆ 創意或主題路跑(Fun Run):結合時下流行的動漫或卡漫主題,例如鬼滅之刃路跑、OPEN 小將路跑。
我們從下表各年度熱門賽事可以發現,近年知名路跑賽事的舉辦模式是由縣市政府主辦、大型企業掛名,並交由專業賽務執行單位如中華民國路跑協會、展通虹金牌賽事、光圈優質賽事以及活動咖等主導,在三方資源合作下,成就一場為選手們津津樂道的獨特賽事。
本文選自 莫克文化 《狂飆的18鐵人 台灣經典賽事與備賽攻略》一書。
本書集結18位鐵人親自撰述,擁有18個感人的比賽故事、16場台灣經典鐵人三項、自行車、游泳及馬拉松備賽攻略,以賽事主辦單位、教練、選手、初鐵素人等各種不同觀點深入了解賽事細節。讀完這本書,你將有報名下一場比賽的勇氣,向你夢想的終點線狂飆!
◎延伸閱讀:從跑輸女生到成為鐵人 運動是我人生的導遊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