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 預計10月5日升空

記者吳典叡/臺北報導

國科會今(1)日表示,我國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10月5日升空,進入601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執行任務,搭載我國研發的酬載儀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可執行海面風速觀測任務,有助於理解低緯度帶劇烈天氣生成的機制,一天可提供近7萬筆觀測資料。

國科會指出,「獵風者」今年7月中,從臺灣運至位於南美洲法屬圭亞那的「圭亞那太空中心」,經過整備,預計搭乘亞利安航太公司的VEGA火箭,於臺灣時間10月5日上午9時36分發射升空,進入601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執行任務。

國科會表示,「獵風者」搭載結合國內學研界研發的酬載儀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反射訊號接收儀」,執行海面風速觀測的任務,將驗證10項由國內自行研發的關鍵元件與技術,研製過程有國內20家廠商共同參與,為我國產官學研的研發成果;未來,將提供重要數據,經由分析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經海面反射的訊號,判識海面波浪浪高、海面風速,補充目前較缺乏的海面風速資訊,為氣候科學研究與氣象預報做出貢獻。

國科會說,此次「獵風者」搭乘的火箭為Arianespace的VEGA火箭,這型4節火箭有效載荷重量為1500公斤、最高可將酬載送至700公里高度,已執行任務逾22次。「獵風者」預計於發射後約1小時,抵達600公里高空,與火箭分離,並自動啟動姿態控制以穩定衛星,約5至6小時後與海外地面接收站通聯,11小時後經過臺灣上空,與國內的操控中心通聯。

國科會表示,為使國人充分了解「獵風者」的衛星任務,已責成國家太空中心同步在YouTube頻道公布解說「獵風者」原理的3D動畫影片,讓國人對「獵風者」氣象衛星有更進一步認識。

我國首顆自製氣象衛星「獵風者」,預計10月5日升空,進入601公里的低地球軌道執行任務。(國科會提供)

「獵風者」可補足目前較缺乏的海面風速資訊,有助於理解低緯度帶劇烈天氣生成的機制,一天可提供近7萬筆觀測資料。(國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