撿來麥穗換瓜果/孫保明

孫保明

芒種來臨,割麥碾場。正是麥收大忙時,金黃色的麥浪在炎炎烈日下隨風起伏,父老鄉親們滿懷著豐收的喜悅,頭頂草帽,揮舞鐮刀,彎著腰忙著收割成熟的小麥。一片片麥秧被割倒,裝上架子車,拉到地頭的曬場上,待麥秧曬乾後再套上牲口拉著石滾碾場脫粒。這是童年麥收時節留給我的深刻印像。

那時候,農民們缺吃少穿,生活過得還不富裕,糧食就顯得特別金貴。大人們忙著收割、拉運、碾場,放麥忙假的小孩們也跟著下地撿拾遺落的麥穗,力爭做到顆粒歸倉,不亂丟棄。

我和弟弟擓著竹籃子,滿地裏跑著撿麥穗,小小年紀也常常累得腰酸背疼。日頭漸近晌午,口幹舌渴的我們把撿來的滿竹籃麥穗交給母親,母親直誇我們勤勞能幹真懂事。待這些麥穗脫粒後就專門留著用來換西瓜或桃杏。

那時候,農民們手頭緊沒錢買,常常以物換物,折合成價錢後等價交換。比如拿雞蛋換油鹽醬醋,拿糧食換蔬菜瓜果等。麥粒剛剛揚乾淨還堆在場裏,這時就有小販開著四輪拖拉機拉著滿車鬥西瓜,停在場邊地頭的樹蔭下高聲地吆喝:“拿小麥換瓜嘍,包熟包甜的無籽大西瓜。”這時,就有大人把揚場時從下風處掠到一塊兒的劣質秕麥裝進蛇皮袋子裏提溜了過來,開始和小販討價還價。其結果一斤小麥往往換二斤八兩西瓜,有時粒大飽滿的小麥一斤還能挨三斤多西瓜。其間少不了有爭有讓,有進有退,生意才能勉強成交。買方挑選好西瓜後,小販拿出桿秤稱好斤兩。有時切開一個西瓜發現瓜瓤還沒有完全成熟,這時買瓜人就要與小販爭執不休:買方說瓜生不熟,賣方硬說是熟了。總之,為了各自的利益爭論不休。碰見血氣方剛脾氣大的年青人仗著自己是本地人,故意借機敲詐勒索欺負外地來的小販。為此先爭吵而後大打出手的都有,算不得啥稀罕事。

也有吝嗇的家長,孩子拾回麥穗交給父母碾脫後歸倉保管,不舍得拿出來換西瓜給孩子吃。孩子只能眼巴巴地望著別家的小孩大口大口地吃西瓜,那饞涎欲滴、可憐而又無奈的神情至今都令我難忘。

麥收時節杏子熟。走村串巷的小販用加重自行車馱著兩荊條筐麥黃杏趕過來了,嘴裏還不斷地吆喝著:“拿小麥換杏啦,早上剛摘的鮮杏。”那些心眼多腦瓜機靈又調皮的小孩們沒有錢,嘴巴又特別饞,就背著大人偷偷地用撿來的麥穗與小販直接交換,也不討價還價,隨小販多少給些黃杏即可。小孩接過散發著誘人的清香、黃得泛紅的鮮杏,往往來不及用水洗乾淨,順便先用衣袖一擦,再用雙用輕輕一掰,果肉與內核就分離開來,果肉入口香甜綿軟,餘味悠長。這幸福的時刻,小孩嘗到了好吃的特別高興,小販從中獲利頗豐,也特別高興,真是一件令雙方都開心滿意的好事情。

如今,農民收割小麥都採用了大型聯合收割機,一大塊地的小麥一小會兒即可收割完畢,變成一堆堆乾淨的麥粒。從前那個鐮刀揮舞、架子車拉石滾碾的時代一去不返了。農民的錢包鼓了起來,想吃啥隨時買啥,再也不用小麥去換蔬菜瓜果啦。可是,那種頂著烈日拾麥穗、咬一口瓜果唇齒留香的滋味啊,卻深刻地印在了我的腦海裏,令我終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