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燒冷冰圓環改造 事故率減半

台灣街廓樣式主要以方格及圓環狀輻散呈現,但過去設計漸漸無法滿足現代車潮與人流,本是降低車禍發生的圓環在台灣卻成了最容易產生事故的熱點。不過,今年著名的屏東縣潮州燒冷冰圓環經地方政府耗時1年調整,不僅大大降低事故率,也使得全台圓環改造有了更多想像。

潮州鬧區圓環旁的2間燒冷冰店,不論平時假日總擠滿饕客。屏東縣警局交通隊副隊長程大維直言,會改造「燒冷冰圓環」就因事故率太高,但此處不僅是潮州美食地標,更是屏東門面,要改變並非易事,才剛拋出想法,就有住戶及商家堅決反對。

警方透過空拍、蹲點,加上電腦模擬,歸納出路口主要肇事型態多數為右轉匯入側撞及右轉側撞,占整體事故件數71%,且多是路邊違停車輛,才導致行車動線混亂及行人通行問題。

因此2021年12月先導入科技執法,排除違規,今年5月才重新劃設人行道、縮減車道,將人車空間區隔,試行2個月後,交通事故相較去年同期,每月事故件數從6件降至2.5件,降低58%、受傷人數降低70%,改善非常明顯。

燒冷冰圓環改造成功,使得潮州鎮民敲碗欲改造另一光春圓環,而位在國境之南的墾丁南門圓環同樣露出改造曙光。但程大維說,圓環承載著地方居民記憶,加上每個路口樣態不一,如何改造必須與民眾溝通、因地制宜,使新的圓環繼續服務地方。

而高雄中華路、五福路圓環由於早期中央分隔帶僅開通快車道寬度,供汽車直行穿越圓環,機車則須與右轉汽車一同繞行外環,導致機車與右轉汽車側撞事故不斷,市府縮減分隔島,使機車可直行通過圓環,並重新配置路口左彎專用車道、左轉保護時相,去年底完成,今年1至8月右轉側撞事故率從36%降為3%。

台南市多達14座圓環,車流量大常衍生事故;台南市交通局借鏡歐美現代圓環設計,今年完成歸仁圓環改造,統計改造後交通事故發生率及受傷人數下降35%,吸引外縣市來取經。

台南的圓環設計始於日據時期,隨著交通車流量增加,成為事故熱點,民間倡議改造圓環聲浪不斷。交通局指出,歸仁圓環交通動線改造是台南首例,以行人公平享有路權為出發點,包括繪設人行道標線串聯周邊實體人行道、增設行人庇護島、優化行人步行環境、同步調整圓環內路肩及車道寬度等,還路於民。

長期關注交通的作家「松山查爾斯」分享圓環功能,指圓環有降低車速、高效率提供多端路段、且無須停等效率高、減少號誌設置成本等優勢。

但同樣精通交通議題的網紅火花羅說,歐洲地區許多圓環設計使車流更順暢,反觀台灣圓環包含標示、號誌等常有諸多不合理設計外,設置慢車道反倒容易使車流交織,他主張應透過硬體層面改善,搭配修正考照制度,提升圓環行車效率也增加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