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殺手高血壓 醫師這樣說


50歲王先生,已知有高血壓多年,但遲遲未就醫進行治療。今年2月份由於身體不適,且血壓高達215/140mmHg至臺南醫院急診就醫,發現有心臟衰竭併嚴重肺積水,使用高濃度氧氣並住進加護病房治療,差點就需接受插管治療,經跨團隊合作的細心照顧,目前已安然出院。

心臟內科張倉惟醫師表示,經過此次事件,王先生深知高血壓的可怕,願意接受心臟科門診的長期追蹤及藥物治療,目前血壓控制良好,心臟狀況亦趨於穩定,心臟輪廓也明顯縮小且不再有肺積水。

美國心臟協會(AHA)於2017年發布有關高血壓標準值的最新治療指引,重新定義血壓達收縮壓130 mmHg或舒張壓80 mmHg以上即為高血壓。2017年的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對高血壓的定義仍維持140/90mmHg。

張倉惟醫師指出,隨著多個研究資料出來,還有亞洲針對高血壓的臨床試驗「STEP研究」結果發佈,自去年開始,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對高血壓標準也下修至「居家」血壓130/80mmHg。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17-2020年調查結果,18歲以上國人的高血壓盛行率達26.8%,推估約有529萬人罹患高血壓,且盛行率隨年齡增加而上升,隨著去年中華民國心臟學會對高血壓標準的更改,其盛行率相信是會更高,而需要治療的民眾也會更多。

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建議使用「居家」血壓做為高血壓的診斷和分級,避免「白袍症候群」或「匿性」高血壓造成診斷上的錯誤。居家血壓採用「722原則」,即連續「7天」量血壓、早晚「2次」量血壓、每次量測「2遍」取其平均值,做好量測。

並提到以S-ABCDE的生活型態調整方式協助高血壓患者控制血壓,強調少鹽、限酒、體重控制、戒菸、得舒飲食及規律運動。若為低風險患者,如無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無高血壓相關器官損傷或小於3個危險因子者,可以血壓140/90mmHg以上再開始藥物治療;其他高風險患者,血壓130/80mmHg以上就建議開始治療。

張倉惟說明,高血壓恐怖的地方在於經常沒有症狀,很多人沒有定期健康檢查亦或量測血壓的習慣,也就不知道已和高血壓相處多年,即使血壓已經飆高也不會感覺身體不適,因此造成高血壓為國人健康的無聲殺手,往往第一次發現時,就是中風、心肌梗塞或心衰竭等,少數對血壓敏感的人會有頭暈、頭痛、肩頸緊縮等狀況。

張醫師強調,定期、正確地監控血壓是十分的重要,若有血壓高的情形就建議到門診與醫師討論,安排相關檢查,並討論是否使用藥物,勿自行亂服不明成藥,或忽視高血壓對生命的危害。

更多新聞推薦

請辭被慰留 國民黨串連掛布條「票投民進黨,就是支持陳吉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