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賽資格賽》計時器+牽制受限=我速度戰利多

中華隊本次主打「小球」戰術,速度不錯的統一獅捕手陳重羽20日勤練短打。(杜宜諳攝)
中華隊本次主打「小球」戰術,速度不錯的統一獅捕手陳重羽20日勤練短打。(杜宜諳攝)

本次經典賽資格賽比照大聯盟的投球計時制度,壘上無人15秒、有人18秒內必須投球,對於非旅美投手達11人的中華隊確實是一大挑戰。不過投手牽制或退板僅限兩次,第3次沒有讓跑者出局就判投手犯規,還有大聯盟尺寸的加大壘包,都有利於「速度戰」,中華隊打線也呈現「速度重於大炮」的態勢。

大聯盟從2023年開始啟用投球計時器,首年規定壘上無人15秒、有人20秒內必須投球,去年再將後者縮短至18秒。而投手無法再無限制的牽制跑者,搭配加大壘包等同縮短跑壘距離,給予跑者極大的自由度,前年大聯盟總盜壘成功3503次創史上次高,去年再以3617次寫下新猷。

中華隊的陳子豪因跑壘受傷缺陣,劉基鴻則因狀況不佳無緣28人正選名單,兩門「龍炮」去年在中職合計26轟,也使中華隊打線只剩「國防部長」張育成與吳念庭有過單季雙位數全壘打紀錄,恐難複製去年世界12強棒球賽9戰10轟的長程炮火。

然而塞翁失馬焉知非福,在比照大聯盟的相關規定下,速度可能比大炮更為有利,中華隊開路先鋒宋晟睿去年球季出賽54場就有驚人的17次盜壘,台鋼雄鷹的曾子祐、王博玄、陳文杰與富邦悍將的李宗賢上季中職也都有雙位數盜壘,捕手陳重羽8次盜壘成功,林佳緯、陳傑憲也都有不錯的速度。

從中華隊對韓職樂天巨人的兩場交流賽屢屢獲得四壞來看,教練團的打擊策略應是謹慎選球,畢竟在這種球季開打前的國際賽,對手的球速、控球可能都未達最佳狀況,能上壘就能發動速度戰,在台韓交流賽也積極盜壘。中華隊在去年12強預賽對澳洲之戰,也曾以速度戰擾亂對手,進而大勝提前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