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共管賴清德格局形成?

副總統賴清德出訪巴拉圭、過境美國,北京連環出招:先是對台祭出反傾銷案,後是拋出可能中止ECFA的風聲,再來是東部戰區軍演,然後暫停台灣芒果進口,現又經由尼加拉瓜「排台納中」提案,由中國以觀察員身分加入中美洲議會,迫使台灣退出。觀察這一連串經濟、軍事、外交動作,關鍵點不是大陸的動機,而是要放在美中關係架構下解讀,結論相當清晰:這些反制並未衝擊美中關係穩定。

去年8月裴洛西訪台後,大陸除了對台發動高強度軍事、政治、經濟施壓以外,反制美國也是重點,包括暫停美中外交、經貿、氣候、軍事等多個管道的溝通,美中關係降到冰點。相比之下,賴清德返國後,大陸外交部、國台辦依然嚴詞批判美方允許賴過境,東部戰區聲明提及「警告外部勢力」,美國國務院也敦促北京停止對台施壓,雙方看似針鋒相對,卻不能忽視以下事實:

8月19日大陸軍演結束後第二天,新華社發布消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向美國華盛頓州民間團體回信,表示「中美關係的希望在人民、基礎在民間、未來在青年」。過了一天,大陸總理李強在北京會見美中貿易全國委員會代表團,希望雙方「經濟深度融合」。再到8月22日,美國商務部聲明將27家中國大陸企業剔除出「未經驗證清單」。簡言之,美中高層良性互動未受到賴清德訪美及中方對台反制的影響,繼續按照既有步伐前進。

大陸此次對台反制舉動在分寸上應有所拿捏,不至於引發美方太強烈的反彈。比如最新在外交場域的動作,是選擇在國際區域性多邊組織,而非邦交國的挖角。中國加入中美洲議會的名義是觀察員,加入身分是議會(大陸全國人大)而非政府。再如放話中止ECFA,屬於對兩岸經貿問題的操作,影響不到美方利益。此次軍演也沒有複製去年8月飛彈試射,而這些動作意在不刺激美日韓峰會發表過於強硬的反中聲明或抗中共識。

最重要的指標,是習近平在東部戰區軍演結束次日,就公開對美方民間團體回信,北京一向透過最高領導人書信來釋放政治風向。這個動作似乎說明,陸方認為美方低調處理賴清德過境符合既定預期,相信也注意到了賴對「沒有獨立路徑」、「不會更改國號」的政治表態,雖然對賴維持高壓批判立場,但整體上認為賴過境的影響已經「翻篇」,不會影響11月APEC「拜習會」的安排。

上述場景不得不令人好奇和聯想:美中曾有「共管陳水扁」的經歷,雖然時空背景已經今非昔比,但從雙方在一定架構之內處理賴清德過境的動作來看,未來是否會出現美中「共管賴清德」的新格局呢?(作者為智庫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