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黑澤明三段手法 史詩新片論證中世紀受迫害女權#metoo
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戰爭場面與題材改編自法國歷史司法決鬥真人真事、在威尼斯影展掀好評的史詩新片《最後的決鬥》,為詮釋這段歷史爭議公案的不同真相,特地採取3位主人翁不同角度敘事觀點來展現這場決鬥的黑暗與光明,為此,班艾佛列克、麥特戴蒙這對金童搭檔,特邀女編劇妮可哈洛芙珊娜各編寫其中一段,以黑澤明《羅生門》三段式論證手法,致敬捍衛女權的歷史女英雄。
《最後的決鬥》描述騎士「尚」之妻「瑪格麗特」遭到騎士「賈克」性侵,面對當時社會歧視女性的壓力,瑪格麗特決定抗告尋求正義,而「尚」與「賈克」決鬥的勝利者將是審判勝利者;麥特戴蒙與小班表示,當時歷史只從男性角度探討是非對錯,卻沒人想過,若「尚」贏是男人榮耀、若「尚」輸卻是女人承受苦果,瑪格麗特身為受害者,竟可能被判誣告活活燒死,「她在審判中展現出不可思議的勇氣,她的故事才應該值得歷史傳頌。」
特戴蒙與小班想出「透視法」闡述公案,「電影前三分之二從2個男人出發,最後揭曉女人才是整個故事英雄。」他們找來女編劇妮可哈洛芙珊娜進行3人編劇,各從「尚」、「賈克」、「瑪格麗特」角度詮釋,「小班和我各從2位男性視角寫前2幕,妮可從女性視角寫第3幕。」曾師從馬丁史柯西斯的女編劇妮可表示,自己能補充作為女性的觀點:「尚、賈克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但他們眼中的事件並不可靠。瑪格麗特觀點才能糾正男性沙文的觀點。」
《最後的決鬥》雖以3章不同觀點型式致敬黑澤明,卻不像《羅生門》模糊「性侵」議題,反而強化3個人物角色主觀階級意識造成他們錯誤命運:麥特戴蒙飾演「尚」標榜自己是忠君俠義的無辜受難英雄、亞當崔佛飾演「賈克」認為自己風流萬人迷是女人的性福,直到最後1章「真相」,才讓沉默「瑪格麗特」為自己發聲,威尼斯影評一致讚賞艾美獎視后茱蒂康默演技氣勢十足。
《最後的決鬥》探討中世紀女權議題#metoo,片廠劇組除諮詢相關倡導組織,還請來《性愛自修室》親密協調員Ita O'Brien,在拍攝期間協助相關成員,希望「謹慎處理銀幕性暴力以及對女性暴力行為的刻畫,也確定讓每位演員在拍攝前感到自在」,而劇本與拍攝表更詳細標明每場戲的拍攝視角,「觀眾可以從不同角度理解是哪個角色觀點」,麥特戴蒙解釋:「這真的很有趣。也有點令人眼花繚亂,因為有時你會在同一天拍攝3個視角。」
改編自艾瑞克傑格爾(Eric Jager)同名小說,並根據歷史真實事件所撰寫的《最後的決鬥》,描述14世紀法國對女性的極度壓迫及殘暴時期下,一段關於背叛和復仇之扣人心弦的故事。麥特戴蒙與亞當崔佛詮釋2位鬥士之間的恩怨情仇,面臨無可饒恕之罪的悲憤下,他們唯有殊死決鬥才能為爭端劃下句點。電影也網羅奧斯卡得主班艾佛列克,艾美獎視后茱蒂康默等同台飆戲,10月15日全臺上映。
《最後的決鬥》麥特戴蒙飾演騎士「尚」。(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麥特戴蒙(右)、亞當崔佛主演《最後的決鬥》。(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最後的決鬥》茱蒂康默。(二十世紀影業提供)
麥特戴蒙(左)、茱蒂康默主演《最後的決鬥》。(二十世紀影業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