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壓正常卻胸悶痛、喘?3類降血壓藥,恐加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狀

高血壓是中老年人常見的慢性疾病,透過規律用藥通常能獲得不錯控制;不過,如果原本就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要小心有3種降血壓藥物的作用機轉,可能加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的症狀。

一位85歲老太太有20多年高血壓病史,血壓一度高達160~170mmHg,在規律用藥之下血壓控制得不錯。不過,近半年來,常常走路不到50公尺就很喘,甚至出現胸悶痛、呼吸困難,她因此幾乎足不出戶。

由於血壓控制在110~120mmHg,老太太和家人都認為只是老化、體力變差,不以為意,直到近日突然昏倒,進一步檢查才確診是「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不治療將有猝死風險。所幸透過「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1週後即出院,症狀改善,也能輕鬆步行2、300公尺,更願意到戶外活動。

(正常的主動脈瓣膜可以正常開闔,讓心臟血流順利輸往全身。圖片來源 / 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主動脈瓣膜狹窄會使開口變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圖片來源 / 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什麼是「主動脈瓣膜狹窄」?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部副主任黃啟宏解釋,主動脈瓣膜由3個瓣葉組成,是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當瓣膜出現狹窄,就像年久失修的厚重門板,開口會愈來愈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愈來愈少。

多數病人在瓣膜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但隨著狹窄程度加劇,會出現心絞痛、呼吸困難、運動時氣促、頭昏、暈厥等症狀,甚至導致心臟衰竭,隨時有猝死風險。統計顯示,一旦出現明顯症狀而未有適當治療,病人平均存活時間往往剩下不到3年。

造成主動脈瓣膜狹窄主要有3大原因:

1.瓣膜老化:這是最常見的原因,台北榮民總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及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肇文指出,隨著年紀增加,主動脈瓣膜逐漸老化,加上若有三高等危險因子可能使瓣膜受損加重,都可能造成瓣膜鈣化、狹窄。

2.瓣膜先天結構異常:如果先天瓣膜只有2個瓣葉,瓣膜比較容易鈣化,50歲前就可能出現瓣膜狹窄的問題。

3.風溼性心臟病:通常是兒童時期感染鏈球菌導致風濕性心臟病,也會增加主動脈瓣膜狹窄的機率,但風溼性心臟病現在台灣已經很少見。

3類高血壓用藥 主動脈瓣膜狹窄病人小心使用

雖然高血壓和主動脈瓣膜狹窄沒有直接因果關係,但通常會在老人身上共存,如果病人事前不清楚自己有主動脈瓣膜狹窄的問題,又以為血壓控制得宜就忽略其他症狀,很可能讓自己處在危險境地,錯過及早治療的機會。

「主動脈瓣膜狹窄不會造成高血壓,高血壓也不會直接引起主動脈瓣膜狹窄,但降血壓的藥有好幾種,有些會加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症狀,」陳肇文提醒有3類藥物要特別注意:

1.動脈血管擴張劑:動脈血管擴張原應增加心臟打出的血流量,但因為瓣膜狹窄,反不利於血液從心臟輸送出相對應的血量,導致血壓過低,瓣膜狹窄症狀更明顯。

2.加速心跳的藥物:這類藥物遇上主動脈瓣膜狹窄,也會使從心臟輸送出來的血液量減少,瓣膜狹窄引發的症狀更加劇。

3.利尿劑:許多利尿劑有降血壓的作用,但利尿劑也會減少血液量,加上主動脈瓣膜狹窄造成輸出的血液量不多,兩者作用之下,會使瓣膜狹窄導致的症狀更嚴重。

陳肇文強調,上述降血壓藥物並不會直接引起主動脈瓣膜狹窄,但如果原本就有主動脈瓣膜狹窄,配上這些藥物,就可能加重狹窄引起的症狀。建議病人可以和醫師討論、評估用藥,主動脈瓣膜狹窄一般只要透過檢查心臟是否有雜音,進一步做心臟超音波就能得知。

(現在有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能降低傳統開胸手術風險。圖片來源 / 國泰綜合醫院提供)

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 降低傳統開胸手術風險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沒有藥物可治療,如果不手術,等於是絕症,」陳肇文表示,雖然輕微主動脈瓣膜狹窄通常沒有症狀,如果沒有特殊狀況,從中度進展到重度狹窄往往也要8~10年,但是一旦惡化為重度且出現症狀,就只能及早透過置換瓣膜來治療。

偏偏重度瓣膜狹窄的患者常常已是7、80歲的老人家,接受傳統開胸手術換瓣膜須承受較高風險,甚至被迫放棄治療。黃啟宏說明,傳統開心手術是大手術,鋸開胸骨、讓心臟停止跳動,將心臟打開置換主動脈瓣膜,加上全身麻醉,對於年紀很大或合併有多重器官系統疾病的病患來說,風險頗高。

不過,現在已經有「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藉由心導管方式將新的主動脈瓣膜經由周邊動脈沿血管擺至定位,植入心臟,手術過程心臟不須停止跳動、也不用切開胸骨,大幅縮短手術時間,而且傷口小至1公分、病人復原快、住院時間縮短,更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

陳肇文也說,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讓實際手術時間從過去2、3個小時縮短至1小時內,病人手術過程也不須接心肺循環機及呼吸器,早期主要用在重度瓣膜狹窄、年紀70歲以上、手術風險高的病人,現在年齡層逐漸下降,有些5、60歲、中重度狹窄的病人也想選擇使用導管置換瓣膜。目前我國對於不適合開刀的病人有健保給付,否則須自費100萬元左右。

然而,經導管置換主動脈瓣膜仍有一定風險,因為必須穿過心臟血管才能放進新的瓣膜,有時甚至會引發心律不整及影響冠狀動脈血流,因此高風險的病人仍有約1成的失敗率。

再者,如果主動脈瓣膜及血管構造和一般不同,也不宜採用這種手術方式。因為不像開心手術有較好的視野,可以直接固定位置;經導管瓣膜置換是透過X光機及心臟超音波觀察內部定位,無法作太多處置,必要時只能先將瓣膜狹窄局部擴大,而後需一氣呵成完成瓣膜置換,陳肇文說。

主動脈瓣膜狹窄出現喘、胸悶痛、呼吸困難速就醫

陳肇文表示,雖然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沒有藥物可治療,也幾乎無法預防,但瓣膜狹窄由輕度進展至重度且出現症狀,通常需相當時日,此時病人年紀往往已經很大,常常也有高血壓。因此,大家無須過度恐慌,若真懐疑高血壓合併主動脈瓣膜狹窄。可請醫師詳細評估,討論後續檢治療,及審慎用藥。

黃啟宏提醒,如果高血壓病人血壓逐漸正常,卻出現喘、胸悶胸痛、呼吸困難、頭昏、暈厥等症狀時,病人和家人千萬不要輕忽,應諮詢醫師才能獲得正確處置。

延伸閱讀:

沙坦類高血壓藥發現過量不純物!8款藥品緊急回收

高血壓症狀有哪些?血壓標準值多少?原因、預防一次看

高血壓飲食怎麼吃?不能吃柚子、咖啡?高血壓飲食禁忌一次看

※本文由《康健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點此查看原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