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處愛沙尼亞 吳釗燮衝了

外交部長吳釗燮應邀赴立陶宛出席「民主之未來:對抗極權主義」論壇,並訪問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除了智庫交流,吳釗燮此行,最為重要的任務是,洽談愛沙尼亞設處問題。但是,中國大陸卻敦促愛沙尼亞不要允許在台灣設立辦事處。此前,立陶宛與台灣建立台灣名稱辦事處,引發中國抗議至今,問題仍未解。

蔡英文執政以來,丟掉的邦交國不少,外交部為了挽回顏面,只好從跟台灣地位相當的波海三小國下手,台灣目前在立陶宛及拉脫維亞二個波海國家已設有代表處。若完成愛沙設處的任務,代表台灣外交有望取得突破。

雖然台灣與波羅的海國家缺乏地緣政治連結,但都是美國對抗中國、俄羅斯的戰略棋子,這是台灣與波羅的海國家往來的前提之一。

由於波羅的海三國都是北約成員國,是北約對抗俄羅斯的戰略前沿,台灣與波羅的海國家同樣面臨相同的戰略地位,分別與中國、俄羅斯軍事衝突的迫切危機,吳釗燮此行就雙方在安全領域上交換意見。

其中,波羅的海國家新的徵兵制與反俄策略,這些經驗對台灣來說值得借鏡。北約核心任務聚焦在「威懾與防禦」能力,其中與俄羅斯有邊境潛在衝突的波羅的海地區,拉脫維亞、立陶宛、愛沙尼亞如何進行重組軍事能力,與北約軍力同步發展,是主要的關鍵點。

這三小國人口數加起來不過600萬,影響三國國土防衛量能的主要因素是人口危機,自從2014年烏俄衝突之後,波羅的海三國開始恢復徵兵制,希望能夠打造一支因應混合戰爭的快速反應部隊,重組防衛力量,建構一套快速反應體系。

畢竟,從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羅斯對舊蘇聯時期領土的野心逐漸暴露出來,所以三小國隨時都有被併吞的可能性。但是,兩岸關係並未出現誰併吞誰的問題,在大陸推出融合政策之下,兩岸維持現狀的可能性還是存在,這也是符合台灣的主流民意。

波羅的海是美國、北約與中國、俄羅斯的戰略競爭之地,這個地區在美國強調是一個民主與專制壁壘分明的區域,台灣若在愛沙尼亞新設代表處,愛沙將被設定到美國與中國全球競爭的框架內。愛沙尼亞2022退出了中國的17+1機制以及一帶一路,愛沙尼亞轉向台灣靠攏,在台設代表處也是間接向美國宣揚的民主價值觀靠近。

依照過去立陶宛被中國制裁的經驗,愛沙尼亞恐怕面臨同樣的報復措施,無論是外交政治還是經濟互動的角度來看,恐怕對愛沙尼亞各方面極為不利。愛沙尼亞與中國的利益關係可能因此被徹底破壞,因為台灣問題對中國來說至關重要,對中國來說這是一條紅線,中國認為跨越這條紅線就是侵犯其主權、領土完整、干涉內政。

在中國大陸的壓力下,儘管愛沙尼亞不承認台灣是個主權國家,外交部長薩克納甚至強調,不會與台灣發展政治關係,愛沙尼亞只是要維持與台灣的非外交關係,以此規避被中國制裁風險。即便如此,中國政府為了表明捍衛其主權核心利益的決心,可能採取最嚴厲反應,這是台灣與愛沙尼亞必須共同面對的風險。

(作者為台灣國際戰略學會副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