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題】淨零碳排從運動做起!第二屆台灣路跑賽事環境永續論壇盼擴大影響力 攜大眾愛地球
在浩瀚宇宙裡,擁有空氣、晝夜、水資源且溫度適中的地球成了人類的生存之地,然而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進步,城市不斷的開發,已逐漸超越地球所能承載的能量,近年來地球暖化更成了人們關注的話題,淨零碳排更是每一國在努力的方向!而在路跑這一塊上,我們也想透過行動來為地球之母盡一份力,並藉由跑者間人傳人的傳播,來傳遞環保綠能的概念,對此國立清華大學及臺灣運動管理學會主辦「第二屆台灣路跑賽事環境永續論壇」,邀請來自國內產官學研領域的 13 位專家學者進行專題演講及研討,現場更湧入了 90 位的參加人員。
本次的論壇主題為「路跑賽事綠色主張 跑出一條永續賽道」,9/1 特別移師到南部的高雄文藻外語大學來舉辦,希望能夠讓更多中南部的民眾一起來參與活動。開場時國立清華大學的副校長 戴念華致詞:「淨零碳排是目前國際重要議題,清華大學近年來也致力於推廣辦理路跑賽事永續論壇,邀請的學者也從第一年的 7 位增加到了今年的 13 位,報名人數也從 41 人增長到 90 人,從中便可以看到這個議題被大眾受到重視。」臺灣體育運動管理學會理事長 康正男則表示:「我們學會長期以來一直在辦理政府相關活動,也十分關注國際運動體育的事務,目前環境永續在各行各業都慢慢的被重視,期待在國際關注的議題裡面我們可以扮演推動的角色,致力運動賽事永續發展。」
文藻外語大學莊慧玲校長也上台分享:「路跑我想是一個老少咸宜,大家都可以來投入的活動。今天論壇不只是從路跑出發,更把環境永續的概念帶進來,讓民眾在路跑的過程中不只對自身健康有益,同時也關心到全球永續的發展。」
受到環境變遷的影響,人們居住的城市面臨著氣溫升高、海水倒灌、天災頻傳的問題,也因此不少人開始感到恐慌和焦慮,在論壇的一開始便邀請到工研院碳管理技術總監 黃文輝演講,透過分享已知來減緩大眾焦慮的心情。主持人由中華奧會運動與環境委員會的主委 林廷芳 來擔任,他表示:「無知就會帶來恐懼,其實在很久以前的 1970 年代人類就知道,我們的經濟活動對地球會產生傷害,但今天大家才終於體認到這件事情的嚴重,積極的想要來解決,但卻不知道該從哪步做起。雖然運動產業只是人類產業中最小的一環,且我們的碳產生是最少的,不過藉由路跑可以讓更多企業一起加入,就會把綠色環保的概念傳達出去,讓環境達到平衡。」
研究碳排放已經超過的 20 年的黃文輝分享:「不管是生產或是舉辦活動都會產生碳排放,今天如果我們能把它計算出來,就可以針對碳排放的熱點去減量。曾有科學家研究,如果能把暖化溫度控制在兩度內,氣候環境對人類的影響還不會這麼大,但如果超過兩度,人類可能就會比較難去負荷,雖然現在要做到淨零碳排是有困難的,可是距離 2050 年還有 30 年的時間,並不是沒有機會。」
黃文輝接著說:「為了針對碳排放熱點去做改善,目前臺灣政府會針對主要高排放的企業去要求減碳,因為他們的碳排放可能就佔了其中的 80%,那一般中小企業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去計算碳足跡,針對工廠、活動的熱點去減碳,而產品碳足跡更要從原料、製造、運輸、使用、處置以及回收等都要算進來,去一步步達到淨零排碳。若以路跑為例,我們可以真對高碳的耗材去減少碳,甚至不去使用那些耗材,藉此去擴大影響到廠商的供應鏈,一起把減碳的觀念推廣出去。」
讓民眾了解何謂碳足跡、碳排放,我們該從何著手做起後,接下來便邀請到臺灣四大馬拉松之二的萬金石馬拉松以及田中馬拉松,還有臺灣棲蘭林道越野的賽事單位來分享實際的路跑減碳案例。
從第一屆萬金石馬拉松就擔任承辦人員的新北市體育處處長 洪玉玲分享:「最初的萬金石馬拉松和現在的樣貌其實差距非常的大, 當時是因為新北市爭取到全國運動會,想把自己的縣市推廣給全民,才有了舉辦馬拉松的念頭,帶大家到最遠的東北角來體驗,還記得在那時我們甚至還要去拜託民眾來參與賽事。辦著辦著賽事也就一屆一屆的辦理下去,為了做出和其他賽事的區別,我們特別把賽事日期給固定下來,並持續的去找出自己的特色,才有了今天這樣規模的萬金石賽事。」
而針對賽事永續的議題,洪玉玲表示:「因為永續的指標也是新北市政府的指標,因此我就把各局處一起拉進來策劃,像是上一屆的萬金石衣保袋,我們就跟環保局合作,把衣保袋變成新北市的垃圾專用袋,這樣就可以持續再利用。除了從物資和賽道上的號才去減碳之外,萬金石也和觀旅局、經發局等局處結合淨灘和社區教育,結合社區民眾的力量,讓這個理念拓展傳播出去。其實只要一一檢核,要達到環境永續沒有這麼難,我們自己設定目標是逐年減碳 10%,並真的去實踐它。」
中華民國超級馬拉松運動協會理事長 郭豐州也分享了臺灣棲蘭林道越野的減碳案例,他說:「我們之前為了要計算碳足跡,有請第三方認證公司來核對,看看有哪些碳足跡是我們少計算到的,結果發現我們衣保袋上用的膠帶沒算進去。最後計算出來每人每公里的碳足跡是 0.5931公斤,而整場賽事的碳足跡則是 18.6 公噸的二氧化碳,大概要種植 20 顆的臺灣杉才能中和。」
從碳足跡的計算中,賽事單位發現當中「運輸車輛」的碳足跡佔最大比例,成了熱點之一,郭豐州表示:「主要是因為我們棲蘭林道的折返點是著名的臺灣杉三姐妹,但他們距離滿遠的,大概有 40 公里,所以我們當初就用車子把想看臺灣杉的這組人(50 公里組別參賽者)從林道口以車子載運進去,讓他們從三姐妹那邊起跑,再折返跑回來,也因為這樣才會產生碳足跡。因此今年我們 50 公里,就不再把人用車子送進去了,所以 50 公里的人也就看不到三姐妹了。雖然這樣做報名人數只剩下一半而已,但是收入跟環保之間,還是環保比較重要!」
此外針對流動廁所和水肥的碳排放,棲蘭林道越野賽事單位也在策劃請參賽者自帶鏟子,於山林就地來解決大小便事宜,並將使用的衛生紙自行攜出山林,不過這部分目前然在努力中,若是溝通成功的話,將可以再將碳足跡縮減!
接著上台分享的則是臺灣最有人情味的田中馬拉松賽事單位,來自舒康樂活運動協會的總幹事 鄭宗政,他說:「我們想要透過運動去改變地方的城鎮,它不是一場友善的馬拉松而已,它也是我們打造新田中的生活願景!以前都覺得要對選手熱情友善,但往往忘記來友善這片土地,所以現在我們告訴鄉親,也要來珍惜這片樂土。在推動過程中,對於環保這塊鄉民是很能夠接納的,因此在田中馬在環境永續上,我們實施 6R 策略(Refuse 拒絕、Reduce 減量、Reuse 重複、Replace 取代、Recycle 回收、Remind 倡議)還有碳盤查,並跟富邦合作來種樹固碳。」
田中馬和鄉親溝通,拒絕使用非必要的一次性加油道具,可以盡量用環保器具親手來製作。2013 年時便開始注重環保議題,2020 年更與慈濟合作,在會場內設置環保回收站。在完賽物資方面則減少廠商的包裝、賽道的補給水杯改以無磷膜和塑料,可回收的材質、前導車和計時車也採用綠能電動車,並且志工的衣服和賽衣也都是以環保科技咖啡紗所製成。
透過溝通宣導,帶領著鄉親一起綠能愛地球,實際的著手去減少賽事的碳足跡,讓田中馬拉松成為德國 TUV 機構發出全球第一張馬拉松碳足跡認證的賽事,接下來也將以拿下臺灣第一張萬人馬拉松賽事「臺灣碳足跡標籤」作為目標。
很快的論壇進入了下午場,接下來的主題邀請到了富邦金控的副總經理 同時也是永續暨品牌公關處的處長 林茂生來分享產業奔向淨零的有感行動。在 2021 年時富邦提出了「Run For Green」的計畫,希望可以帶領綠色金融、用運動拯救氣候並且來守護復育環境,林茂生說:「因為運動是激勵人心的!它沒有國界,所以想用運動來拯救氣候。在 2021 年時只有四大馬參與種樹行列,今年我們加入了 Garmin Run 跟 LAVA 鐵人賽事,希望可以擴及到各式不一樣的比賽,而目前我們也已經在八個縣市種超過十萬棵樹,我們需要各個不同產業的人一起攜手來做,才有可能一起奔向淨零。」
林茂生表示:「現在除了路跑賽事,我們也加入職棒還有職籃,今年希望不再只是跑者,而是全民可以一起 Run For Green 讓綠色走入生活,同時也透過媒體、名人等社群宣傳,把綠色的概念宣導出去。」
而身為咖啡紗的賽衣製作廠商,來自神采時尚事業的劉昱輝也到場來分享關於咖啡紗的小故事。他說:「我本身是就讀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畢業的,有一次我回到學校就聽到老師跟學生說:『我們設計一件衣服不光只是設計而已,我們還要想到它最後的用處。』也因此我們公司也倡導成衣的回收,希望可以透過這些回收的衣物,再去重新製造成設計成新的產品,來達到回收再利用。」
這環保咖啡紗的技術,不僅僅用在田中馬、萬金石等路跑賽事上,就連中華代表隊、英超足球隊、瑞士越野腳踏車代表隊身上穿的衣服也都是以該科技製成。劉昱輝表示:「現在我們不只想推廣環保咖啡紗的衣物,同時也想將舊衣回收再利用的理念推廣出去,來達到一個循環。」
緊接著登場的是我們運動筆記的創辦人,同時也是 H2U 永悅健康集團永續長 姚焱堯來分享關於路跑賽事的永續作為。本身就是一名跑者的姚焱堯說:「創立運動筆記這個平台是希望能讓臺灣跑者可以很快樂健康的跑步。我們每年會針對跑者來做跑步大調查,像去年我們就回收了五千多份問卷,我們想要了解臺灣跑者對於綠色賽事的看法跟參與。其實很多民眾對運動賽事來講還是認為它是會製造污染的,包括垃圾的製造,還有紀念物跟澎湃的補給,調查結果有六成以上跑者是願意花多一點錢來參加綠色賽事,但還是有四成的跑者是不願意的,然而這還是會影響到參賽的報名人數,因此我們目前在嘗試減少物資,像是不發放選手賽衣、完賽毛巾等來減少花費,進而降低綠色賽事的報名費用。」
相信接下來這位人物的代表的公司,對於有在運動的民眾都相當熟悉,他是來自臺灣迪卡儂的循環經濟業務經理 解朝峰。他分享:「在綠色這條路上我覺得就像是一場馬拉松,在途中快要放棄時,就會看到路上還有很多夥伴在努力著!迪卡儂名字的意思就是十項全能,其實我們員工從每天早上起來到睡覺,就是在思考怎麼幫助所有人找到他們喜歡的運動。」
針對環保減碳這塊,解朝峰說:「迪卡儂有參與減碳跟碳盤查的行動,發現其中有八成的碳是來自商品製造的環節,為此我們已經和 76% 的廠商簽約,來減少這些碳排放。此外為了達到淨零,整個集團也有設立具體減碳的目標,希望針對製造環節來節能減碳,希望在 2026 年 90% 的材料都來自再生能源供應商。我們也朝著環保設計還有循環精進,因此我們目前已經加入維修、租借、買回等策略,讓整體可以回收再利用,延長商品的生命週期。」
聽了這麼多產官學的聲音,相信大家一定也想聽聽跑者對於「綠色環保賽事」的看法!因此本次特別邀請到中華民國路跑協會秘書長 陳華恒、展通虹策略整合行銷公司總經理 傅志斌、維他露集團處長 詹益榮(舒跑哥)、屏東大華慢跑協會執行長 許家耀、阿公店長跑協會前理事長 張哲煌一起來探討相關議題,並由文藻外語大學教授 蔡清華來擔任主持人。
陳華恒表示:「在通膨的狀況下,價格上升是越來越快速,從政府的收費就可以明顯看出,像臺北使用道路,不管是公園或馬路等,都是幾百萬的使用費在繳納,也因此賽事成本也會提高。但減碳這件事跟賽事是衝突的,就向運動筆記創辦人姚焱堯所說的,只有六成民眾支持綠色賽事,若沒有給那些不支持的人更多誘因,他們怎麼會報名!?我們只能盡可能的把賽事品質做好,讓跑者有信心參與。」
傅志斌接著說:「賽事跟環保真的很衝突,像我舉辦 8 屆的馬祖馬,它一結束滿滿的垃圾要送回臺灣基隆燒,雖然賽事才三千人報名,但是垃圾需要這樣運回來對環境也是相當不友善,但為了觀光,這個賽事又必須在冬季的時候去舉辦。再來是補給,跑者都想要吃的很好,補給站產生的油污、碳足跡,還有那些沒吃完剩餘的那些物資,也會製造碳排放,儘管我們慢慢地從小細節去改善,讓環境更好,但不少跑者卻不能理解,反而因此而覺得賽事辦的很陽春。」
舒跑哥 詹益榮則以跑者的角度來分享:「我跑過一百馬,也跑過六大馬,跑步時我有一個習慣,就是很討厭杯子被丟的滿地,有時候腳踢到還會黏黏的,所以我不是自己帶環保杯,就把第一站的杯子一路用到最後一站,因為我是跑者,我也想要為環保有貢獻。雖然跑者喜歡吃好喝好,但其實有時候只要賽事夠聚焦在一個主題上,也是會有熱度。」
許家耀也表示:「這十幾年我已經跑超過兩百場馬拉松,在推廣環保的部分以屏東來講是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這幾年我們也盡力用主辦單位的想法去影響跑友,像是不做毛巾改作腰包,腰包上面還要有夾子可以夾環保杯子,背板就重複利用,去降低碳排放,盡可能的在跑者跟賽事環境永續中間去找平衡。」
張哲煌接著說:「跑步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我跑了二十幾年,我們每年都會辦一場全國性的比賽,但人數從原本的八千多人,到現在只有一千多人,因為都被補給豐盛的痛風馬給打敗了。我希望綠色理念可以大力推廣下去,不只靠我們的力量,也需要藉由媒體的曝光來共同推廣。」
雖然綠能環保這條路走起來並不簡單,但為了我們生存的這片土地,以及下一代的子孫輩們,我們不管各行各業、年齡長幼都要攜手一起來做淨零這件事,讓環境和人類發展之間可以取得平衡,永續的生存下去。
責任編輯:Eulla
*環境永續,盡在跑步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