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懷多元社會 司法院提供21種語言通譯
司法院司法行政廳廳長高玉舜今天表示,已建置21種語言、263名特約通譯備選人供法院審理案件有傳譯需求時選任,關懷多元社會,並精進法庭無障礙設施,建立友善司法環境。
司法院今天舉行例行記者會,高玉舜表示,司法院自2006年起即採行「特約通譯制度」,聘用合格且經完整教育訓練的特約通譯,特約通譯並須每2年換照1次,以確保通譯品質。
她說,目前可提供通譯的語言包括,客語、閩南語、原住民族語、日語、英語、韓語、廣東話、法語、德語、西班牙語、泰語、越南語、印尼語、菲律賓語、馬來西亞語、緬甸語、俄語、柬埔寨語、爪哇語等21種語言,以因應法院開庭時,所需傳譯地方方言、原住民族語言暨多國語言需求。
因此,高玉舜指出,法院於審理時,也應主動徵詢有無傳譯需求、告知得向法院聲請傳譯服務及遴選特約通譯到庭協助,以協助法院發現真實、保障訴訟關係人訴訟權益、移除語言障礙,落實司法為民理念。
此外,她表示,為確保身心障礙者有效獲得司法保護及近用,司法院發布「法院各類法庭設置無障礙席位指引」,函請各法院在法庭出入口及法庭內通道規劃無障礙設施、設置旁聽區、審判活動區無障礙席位空間等;目前各法院於各類法庭提供至少1間無障礙設施及席位空間,以便利身心障礙者參與法庭活動。
高玉舜說,隨著國際交流頻繁,移工、新移民人口增多,法院依賴通譯服務以妥適審理案件益形重要;司法院將持續提升法庭傳譯品質,完善法院通譯制度,精進法庭無障礙設施,給予身心障礙者適當協助,以保障司法近用及公平審判權益。
此外,司法院發言人張永宏說明司法院近來司法政策,包括提出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草案,兼顧少年與被害人保護;法庭中文語音辨識系統上線,開庭不必等筆錄;修正智慧財產案件審理法,訂於8月30日施行;強化國民法官證據法則,邀請日本學者專題演講。
張永宏指出,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Heritage Foundation)日前發布2023經濟自由度指數(2023 Index of Economic Freedom),台灣於184個經濟體中排名第4名,其中司法效能(Judicial Effectiveness)分數為94.7分,比2022的94.2分高,也比國際平均(2023)的48.5分高。
(責任主編:莊儱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