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種寶寶肢體語言,讓你看懂他的需求!
採訪撰文/戴筠
如何知道寶寶在「說」什麼呢?1歲以下的嬰兒還不會說話,只能用表情、眼神跟肢體動作表達需求。兒童發展專家教你從北鼻的動作看懂他的需求!
家中的小寶貝常常發出咿咿喔喔的聲音,也常不斷揮舞小手小腳,其實這些都是他們在「說話」的表現,想知道他們在表達什麼嗎?
嬰兒常見的12種表現
餓了想喝奶、吃副食品
6個月以前寶寶如果有「餓」的感覺,通常會輕微躁動,手腳亂晃、反覆吐舌、吸吮手腳;部分寶寶還會不停用臉磨蹭所有接觸的物品身體試圖尋找食物。6個月以後,開始會用聲音表達「我餓了」,例如「ㄋㄟㄋㄟㄋㄟ」或「ㄇㄚㄇㄚㄇㄚ」,每個寶寶發出的聲音會有所不同。如果餓的感覺一直無法被滿足,最終會發出生氣的哭泣。
累了想休息、睡覺
想睡覺的寶寶會不停打哈欠、揉眼睛、伸懶腰,眼神變得呆滯,不理會外界刺激,面對喜歡的玩具、愛吃的食物也興趣缺缺。此時如果不哄睡繼續讓寶寶活動,寶寶會出現「用力握拳」、「腳伸直」等生氣的表現,到最後大哭大鬧。
尿尿或便便
寶寶排泄時有可能維持原本的動作,或用力抿嘴、手腳蜷縮往身體中心用力,要看寶寶當下的心情跟身體狀態。
值得注意的是,從親餵改成瓶餵、從母乳改成配方奶,或從配方奶改成副食品初期,有可能因為便秘出現憋氣、臉脹紅、快速蹬腳等與以往不同的排便表現。尿布疹的寶寶因為一動屁股就會痛,會不停哭鬧、間斷性的舞動手腳。
想玩遊戲、玩玩具
寶寶會持續注視想玩的物品,一邊拍手/揮舞雙手,一邊發出咿咿呀呀的聲音;並透過他覺得「舒服」、「可以掌控」的動作發出想玩的訊號,例如吸手指、拍桌子、丟東西,這些「舒服」、「可掌控」的動作通常是寶寶新學會的動作。
吸引大人注意
當寶寶有需求時,會利用各種行為提醒大人「趕快來幫我」或「趕快注意我」。小一點的寶寶會發出5~6秒間斷性的哭聲;大一點的寶寶可能會丟東西。如果寶寶被關注時「開心的笑」,並重複數次同樣的動作,八九不離十是在吸引大人注意。
太冷、太熱
寶寶寒冷時會降低活動量、發出輕微的哭聲、手腳小幅度的動來動去;悶熱時頭跟脖子會明顯流汗,並發出宏亮的哭聲,此時可以摸後頸來判斷寶寶的體溫。
生病、疼痛
病痛的哭鬧往往十分劇烈,寶寶會持續發出尖銳高亢、歇斯底里的哭聲直到滿臉通紅發不出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