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四)|戒不掉的大師

《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 )
《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 )

雖然不時有人批評坎城影展正式競賽太多老面孔,但這裡有許多太令人期待的名字。

《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 )
《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 )

女演員最想合作的美國導演陶德海恩斯(Todd Haynes)的《五月十二月》(May December ),簡直就是用道格拉斯薛克的手法拍柏格曼的《假面》。娜塔莉波曼飾演的女星,接演了改編真人真事的電影,另一位奧斯卡影后茱莉安摩爾第五度與海恩斯合作,扮演二十年前與未成年男孩不倫的有夫之婦,但現在他們的小孩都要上大學了。波曼以研究角色的名義接觸摩爾及她的家人,從觀察、模仿到介入,也讓摩爾努力維持的幸福和諧,開始出現裂縫,但她未嘗不也在扮演。兩位女星亦假還真、深不可測的競演固然精彩,陶德海恩斯借題發揮,把玩舊日影視俗艷情調的功力,也非比等閒。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2023新作《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
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2023新作《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

同樣也是一堆大明星排隊想合作的魏斯安德森(Wes Anderson )在《小行星城》(Asteroid City)一樣持續他的美學,在1950年代虛構的城鎮,一群被困在這裡的大人小孩,與其說是經歷人類的大事件,不如說是各自面對內心深處的小劇場。安德森還真的把劇場給帶進電影,興高采烈地把玩各種形式的穿越,讓分割感強烈的敘事,因此有了巧妙的串連銜接。超喜歡外星人降落的那場戲,可愛的程度,和充斥全片的馬卡龍色場景美術,構成了別無分號的安德森世界。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落葉》(Kuolleet lehdet / Fallen Leaves)
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落葉》(Kuolleet lehdet / Fallen Leaves)

但最多人喜愛的應該還是阿基郭利斯馬基(Aki Kaurismaki)。他在《落葉》(Kuolleet lehdet / Fallen Leaves)繼續關心那些在城市偶然相遇的人,他們沒有稱頭的工作,還對面臨被解僱的命運,就連要和對方見個面,都充滿各種曲折。郭利斯馬基的電影雖然不像魏斯安德森那麼明豔,但細微處的顏色運用,小到一個置物櫃,都可以看到巧思,也是他對角色投以的心意。即使主角總是挺著一張撲克臉,但在無數的命運考驗中,阿基冷冽的幽默,包覆的是濃烈的關懷。以至於他的電影「視界」看起來比魏斯安德森小巧許多,電影「世界」卻相對渾厚。看到他的片中人物還在聽收音機、把電話號碼抄在紙上,不禁莞爾怎麼這麼老派?但相伴老派而來的尊嚴與真心,卻教人相信命運再多舛、社會再冷酷,他們都能找到彼此,一起走下去。而郭利斯馬基顯然在坎城影展找到愛死他的影迷,就看評審團的頻率是否接得上?

南尼莫瑞提《明天會更好》(Il sol dell'avvenire / A Brighter Tomorrow)
南尼莫瑞提《明天會更好》(Il sol dell'avvenire / A Brighter Tomorrow)

郭利斯馬基看似懷抱舊世界,卻刻意在片中不斷出現烏俄戰爭的新聞,倒打俄羅斯一把。南尼莫瑞提(Nanni Moretti)的《明天會更好》(Il sol dell'avvenire / A Brighter Tomorrow)則藉由一部講述義大利共產黨抗議蘇聯迫害匈牙利民主改革的片中片,強調人為與主義的差別,也有指桑罵槐之感。本片讓我回想初識他的《親愛日記》,自編自導自演一個焦慮的創作者,只是人變老了,忍不住要對現代電影只搞感官刺激、串流平台的財大氣粗,有所微詞,重點是也不忘自嘲。這部片也可以說是他的《八又二分之一》,只是沒有費里尼的天馬行空,而是招牌的碎碎念。然後和郭利斯馬基一樣,莫瑞提也會帶到甚至唱名心儀的作者與作品,例如奇士勞斯基的《殺人影片》。不過就映後反應來看,這次支持郭利斯馬基的遠多過南尼莫瑞提。

陳英雄《多丹布法內的慾望》(Le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 The Pot au Feu)
陳英雄《多丹布法內的慾望》(Le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 The Pot au Feu)

好久不見的陳英雄以法國片《多丹布法內的慾望》(Le Passion de Dodin Bouffant / The Pot au Feu)回到起家的坎城(他的處女作《青木瓜的滋味》曾是1993年金攝影機獎得主),影壇已經出現許多一面烹飪一面戀愛的電影,但應該沒有這麼極端的例子:前一個小時幾乎全都在做菜和吃飯,先是女主角發號施令,成就了男主的盛宴;待女主角病了,換成男主角爲她下廚。劇情反而比較像是調味料,被消失於無形。對某些人而言的大缺點,在陳英雄的堅持下,反而變成一種風格與精神。你必須屏棄傳統的觀賞方式,然後享受他的光影也如烹飪一樣地成就電影這道視聽盛宴。主演是在銀幕下曾是愛侶但分手多年的茱麗葉畢諾許班諾馬吉梅,兩人默契十足,畢諾許在床上全裸成法式洋梨的挑情姿態讓全場笑翻,而她最後問他:我對你而言是廚師還是情人?脫離角色來看,把「廚師」換成「演員」,也彷彿是畢諾許對馬吉梅的提問。

文溫德斯(Wim Wenders)《完美的日子》(Perfect Days)
文溫德斯(Wim Wenders)《完美的日子》(Perfect Days)

文溫德斯(Wim Wenders)《完美的日子》(Perfect Days)是一部歌頌平凡生活的電影,役所廣司每天在清掃樹葉的聲音中醒來,載著整套工具去打掃公廁,以五星級飯店的審慎專注,完成這份稱不上體面的工作。他喜歡讀書、攝影、植物,還在用卡帶聽歌。儘管有幾個周邊人物偶爾波動平靜的日常,或者隱隱透露一下他的過往,但很快就被撫平。這可能比侯導20年前的《珈琲時光》更像致敬小津安二郎的作品。對日本的職人精神以至於所有舊世界的遺物(公共澡堂、底片相機、日式酒吧、二手書店以及盈耳不絕的老歌)情有獨鍾,但也過於浪漫。因為主角工作的關係,片中出現各式令人嘖嘖稱奇的公廁設計,成為搶戲的配角。我不把它當成一部寫實的電影,而更視作溫德斯的浪漫抒情。也令我忍不住揣想,片中兩個少女對男主角的認同與好感,根本就是老直男的夢想吧!

義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新作《信徒養成記》Rapito / Kidnapped
義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新作《信徒養成記》Rapito / Kidnapped

文溫德斯已經77歲了。但今年競逐大獎的導演,有兩位都逾八旬。前年才獲頒榮譽金棕櫚的義大利導演馬可貝洛奇奧(Marco Bellocchio )已經83歲,新作《信徒養成記》(Rapito / Kidnapped)揭露19世紀羅馬教廷以女傭私下幫少爺偷偷受洗為由,搶奪一個猶太家庭年僅7歲的兒子。洗腦的豈只宗教,恐怖的是手法暴力與受害者的迷失。相對於其他導演獨特的敘述風格,按照年代平鋪直敘的貝洛奇奧似乎較為穩當平凡,但無論是鏡頭經營或是批判力道,還是頗有大家風範。但狂放煽情的配樂方式,喜不喜愛就見仁見智了。

英國大師肯洛區(Ken Loach)新作《老橡樹酒館》(The Old Oak)
英國大師肯洛區(Ken Loach)新作《老橡樹酒館》(The Old Oak)

已憑《吹動大麥的風》、《我是布萊克》拿過兩座金棕櫚的英國大師肯洛區((Ken Loach)馬上就要過87歲生日了。新作《老橡樹酒館》(The Old Oak)描述礦業沒落的英格蘭小鎮搬來一群敘利亞難民,影片主要以老橡樹酒館的孤單老闆和在難民營學會流利英語的少女為核心,呈現再文明民主的國度也會有偏見和排擠,然而肯洛區更堅信善良與抱持希望的重要。在他輝煌卓著的創作生涯裡,本片相對較為遜色,人物的建構太過依賴宛如佈道的台詞,以及過於簡陋的戲劇性。擺在競賽尾聲,對結果應該影響不大,卻又意在言外闡述了創作的初衷,鼓舞各種困境中的人,對他我依然充滿敬意。

延伸閱讀: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一)|情婦與男孩

延伸閱讀: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二)|不只是片長

延伸閱讀:聞天祥2023坎城影展日誌(三)|女導演點將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