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開季分析》大西洋組集團亂鬥 塞爾蒂克、籃網、七六人拚出頭

STeam

大西洋組可說是東區競爭最激烈的一組,除了尼克以外,其餘四隊都虎視眈眈,至少都是季後賽潛力股,除了上季總決賽飲恨的塞爾蒂克之外,還有捲土重來的籃網、七六人與暴龍,這個分組的競爭看來會異常激烈。

波士頓塞爾蒂克隊

上季殺進總冠軍賽才鎩羽而歸的塞爾蒂克,本季肯定希望再衝擊一次王座,陣中主力球員全數在陣,季外又補強了Malcolm Brogdon這名攻守平衡、可分擔持球的控衛好手,新球季目標就是直指總冠軍了。

從外觀、年紀、戰力上看,塞爾蒂克都是東區最強力競爭者,不過總教練Ime Udoka因違反球隊紀律而整季禁賽,由Joe Mazzulla暫代,總教練執教經驗有限的他,會是塞爾蒂克新賽季的不穩定因素;另外中鋒Robert Williams III因手術關係將缺席頭一個月的例行賽事,也將造成前場鋒線的深度隱憂,Blake Griffin的融入程度會是塞爾提克開季後值得關注的指標之一。

Photo by John Tlumacki/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Photo by John Tlumacki/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布魯克林籃網隊

只要KD跟Kyrie Irving在,就沒有人可以小看籃網隊,儘管上季他們在季後賽首輪就被塞爾蒂克橫掃出門,讓人眼鏡鏡片碎一地,不過新賽季Ben Simmons終於要上場比賽,Irving續留,Durant「吹密」鬧劇告一段落,誰敢說他們沒搞頭?

籃網是標準的地板很高、天花板也很高的球隊,沒有太大意外,季後賽對他們來說根本不是問題,搶進總決賽也不會奇怪,但問題就在於他們到底能否全員專心於球場上?Irving與Simmons是近幾年要打不打的baby球員代表,狀況百出;KD則處在亟欲證明自己能帶隊攻頂卻一再失敗的境況中,誰也不知道他留在籃網的耐心還剩多少。

Brad Penner-USA TODAY Sports
Brad Penner-USA TODAY Sports (USA Today Sports / reuters)

多倫多暴龍隊

上季首輪被七六人淘汰的暴龍,在陣容幾乎沒有變化的狀況下重新再戰新球季,僅有從勇士挖來Otto Porter Jr.而已,這樣就夠了嗎?

毫無疑問地,暴龍是有潛力競爭東區前六的球隊,但陣中幾乎都是苦幹型的球員,星度不足,導致在需要球星執行關鍵攻守決策的時刻,暴龍始終缺乏穩定核心。攻守不平衡則是另一個問題,防守堅強的暴龍,在進攻的投籃選擇及有效投籃命中率卻有些糟糕,這也是他們急需一個球星領袖的原因之一。或許他們在期待的是最佳新秀Scottie Barnes的成長?那看倌們可能要再多一點耐心了。

Perry Nelson-USA TODAY Sports
Perry Nelson-USA TODAY Sports (USA Today Sports / reuters)

費城七六人隊

費城七六人是早就該東區登頂的球隊之一,但或許是運氣使然,更或許是實力欠缺臨門一腳,他們始終還沒踏出東區,上季也是在第二輪就被熱火4比2淘汰。

新賽季至少沒有了Simmons的鬧劇,重點在於球隊整體的整合及James Harden的狀態,上季就可以看出Harden已經不是以往那個無敵的進攻機器,但他的掌控比賽能力仍在,加上他在季外願意降薪續約,讓球隊一口氣找來P.J. Tucker、De'Anthony Melton、Montrezl Harrell與Danuel House Jr.,說七六人是東區深度最夠的球隊,沒有人可以反對。只進季後賽不能滿足七六人,沒有跨出東區踏足總決賽對他們而言就算失敗。

Bill Streicher-USA TODAY Sports
Bill Streicher-USA TODAY Sports (USA TODAY USPW / reuters)

紐約尼克隊

上上季短暫重返季後賽後,尼克又走回頭路,上季僅以37勝45負、東區第11的名次坐收,連附加賽都沒得打。季外的明星爭奪戰裡,尼克也沒有太大收穫,最終從獨行俠手中挖來Jalen Brunson這名擅長進攻的後衛,升級了後場陣容,但仍有待考驗。

尼克是支年輕的球隊,多數主力輪換陣容都在25歲以下,代表進步空間很大,但也表示他們不是現在進行式的具競爭力球隊,尼克想要擠進前10爭取附加賽的機會不是沒有,但除了靠其他球隊出意外狀況外,也要看管理層在季中運作或交易的手段而已,先把自己的攻守都搞好、盡完人事,其他部份就看天命如何了。

Photo by Jim McIsaac/Getty Images
Photo by Jim McIsaac/Getty Images (Jim McIsaac via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