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專欄】Damian Lillard丟出交易申請讓人遺憾 他和拓荒者已經做了他們所能做的
關於Damian Lillard,我們之前講過了關於邁達斯王的詛咒——一個關於宿命和悲劇的神話,或許那就是他在籃球生涯中所需要去承受的。至於為何他和波特蘭拓荒者最終不得不走向這個結局,則是人們該去思索的。
今年自由市場動向,清楚的說明了吸引球員的是品牌、而非市場,Brook Lopez接受了密爾瓦基公鹿2年4,800萬美元的報價,而拒絕了休士頓火箭2年5,400萬美元的合約。因為他和前者有共同經歷,並且更重要的——公鹿是一支更好、更有機會衝擊總冠軍的球隊。
火箭這一季的季後操作相當不錯,他們上一季的防守表現差勁,所以補強了這一點,Fred VanVleet和Dillon Brooks組合的後場,沒人能夠輕易挑戰,第一線不會輕易被突破,火箭年輕球員靠著出色體能進行的補防才有用武之地。
唯一的問題是,這兩人都簽的有些高於市場行情,Brooks在季後賽身價大跌,結果得到4年8,000萬美元的價碼;VanVleet是今年市場上最好的幾名控衛,但3年1.3億美元,可能也有些超過他的價值了。
為什麼火箭要付出更昂貴的代價才能得到出色的自由球員?因為他在這些人心中的順位相當低(我不想說本來壓根沒想來)。所以印第安納溜馬要給市場行情接近全額中產的Bruce Brown開到2年4,500萬美元,一樣的道理——印城不給,他就去洛杉磯湖人、或留丹佛金塊了。
確實有些球隊所屬的城市讓他們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像是洛城和紐約的2隊,但球員在選擇下家時,更多的還是考慮到發揮空間以及是否能在進入季後賽時占據更好的位置(特別是球星),後者意味著事曝光度,在這個聯盟中你的聲名和下一份合約以及談判話語權掛勾。
比如說金塊,根據《富比世》統計,他們去年市值才19.3億,在聯盟中排名第21,運營利潤6,700萬也是後段班,丹佛對自由球員來說顯然也不是很有吸引力的城市。但在奪冠之後,你可以想像會有一些球員——可能是生涯末期的老將會願意去那。公鹿贏得了Lopez的「友情價」,簽回這位重要輪換也是同樣的道理。
根據報導Lillard在願意考慮前往的下家中就包括聖安東尼奧馬刺,這支球隊已經衰落很久了,也不是大球市,但Gregg Popovich和R. C. Buford帶領的團隊贏得了這位球星的尊敬、他們的文化贏得了尊敬,而Victor Wembanyama提供了這支球隊未來獲勝的願景。
那麼為什麼拓荒者沒能達到這種等級呢?為什麼Lillard嘗試去招募球員,卻屢屢吃了閉門坑?後者雖然不是可以帶隊奪冠的球員,但他不是不能和其他球星搭檔、並分享戰術地位的人,為什麼我們很少看到有球星轉隊的新聞和拓荒者連結在一起?
這可能和他們長時間保持「出色」有關,拓荒者在Terry Stotts時代連8年打進季後賽,從Lillard踏進聯盟那一刻開始,他們就是季後賽球隊,最好的成績是進入分區決賽,很多球星靠自己一輩子沒進去過。
但儘管如此,拓荒者從來不在聯盟劇情的主敘事線之中,他們很好,但沒有那麼好。
而且,也是因為拓荒者並不差,所以導致這支球隊長期在陣容上缺乏調整性。他們的團隊薪資排名前列,而且為了保持競爭力,並沒有自己培養出太多好球員,或許僅2013年首輪第10順位選中的CJ McCollum接近全明星水準,而那也是他們在2022年之前最後一次得到樂透籤。
那在更之前呢?是Brandon Roy和LaMarcus Aldridge的時代,雖然曾因主力傷病中斷2年季後賽,但拓荒者嚴格意義上來說,從2007年以來就沒有真正的「休養生息」過。
公鹿在選中Giannis Antetokounmpo之前有一段時間放任Scott Skiles帶隊俯衝;金塊在Michael Malone接手之後,也有一段時間的重建期,所以他們有一段時間可以去調整陣容,去組建他們的基底。那是Lillard和拓荒者所沒有的。
金州勇士崛起的時間點和成績維持的跨度和拓荒者有些類似,但灣區和Stephen Curry在很早期就在Steve Kerr的執教下完成有革命意義的戰略轉變,在當時Draymond Green這樣的球員沒人會去搶,可是在Kerr和勇士的體系下,他是無價之寶。初代勇士的那些球員Festus Ezeli、Kevon Looney、Shaun Livingston、Marreese Speights都屬於只有他們能用好的類型,而在2015年拿到第一冠、2016年拿到73勝之後,他們有了自己的品牌了,從而獲得資源變得更容易了。
勇士8年4冠的背後是一場巨大的變革,但拓荒者並沒有走那麼遠。
但這不是拓荒者的錯,也不是Lillard的錯,他們確實努力去爭取了,而我認為這就是這起事件昇華成悲劇的主要原因。你不能說球隊在策略上錯了,或是講那種「分區第八種子是最大輸家」這種風涼話,因為作為一支職業球隊和當家球星,你總是需要努力去求勝、爭冠,以回報球迷。這是最基本的職業道德。
Lillard沒有任何一年是聯盟門面等級的球星,拓荒者也從不是爭冠級球隊(即使是成績最好的2019年也不是),但我認為Lillard被迫離開波特蘭是近年NBA具有時代意義的大事。
因為看起來在2014年球隊重建後(上一季先發走了4個),他們沒有選擇直接擺爛、而是讓Lillard嘗試努力帶隊,反而增加了他們引進優秀球員的成本。
勇士近年給予他們自己選進、並培育出來的球員高薪續約,卻要被豪華稅懲罰,聯盟的規則本意是要幫助多元發展,但努力的球隊似乎不應該被懲罰?
Lillard做出一個毫不讓人意外的選擇,他這種等級的球員,最終還是希望得到認可,這就是一名運動員身上最可貴的東西——競爭性。但我永遠不會說這是一個讓人快樂的決定,因為在過去將近10的時間裡,他塑造了拓荒者的個性和文化,而那在千禧年前後10年的NBA以及2018年世足之前的歐洲足壇是很被看重的東西。那是我們在談到球隊和城市、國家以及其中的人之間的關係時,會去談論的東西。
這不是Lillard生涯的總結,更不是拓荒者這支球隊的死亡宣告,但我們必須關注這意味著什麼。
Kevin Durant加盟勇士之後,如願以償的拿到冠軍,但他並沒有完全得到自己想要的。時至今日,他仍在追尋認同,Lillard會走上同樣的路嗎?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運動爆款年中特賣!◢
◤關注更多NBA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