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球場第一排】從「台籃梗圖大賞」的作品,看梗圖對籃球圈帶來的意義與影響

或許你不是一個梗圖創作者,但你一定看過梗圖。前幾週,「台籃梗圖大賞」比賽才剛落幕,也許參與人數不算特別多,但足以見到梗圖風潮逐漸來到臺灣籃球圈的軌跡。究竟梗圖有哪些特色與魔力?它又會為整個籃球生態,帶來哪些影響呢?

一、彌補文字的不足

首先,我們先從一張圖片談起:

台籃梗圖大賞第五名作品  創作者:Han老漢。(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台籃梗圖大賞第五名作品 創作者:Han老漢。(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如果今天要純粹以文字形容「熱身賽」與「開季之後」福爾摩沙台新夢想家,你會需要花多少篇幅與時間呢?在花費心力將這些差異一一列出後,讀者又能又能理解多少?特別是在碰到爭議事件的時候,像是圖片下方,球團相關人士情緒激動、憤而踢球的情景時,更時常在討論過程中因為誤解語意而掀起一場筆戰。畢竟,文字可以表意,卻無法精準傳遞表情和語氣。

不過,透過這張只有13個字的梗圖,就將熱身賽時夢想家的激昂,以及開季後起伏較大、時不時出現衝突或爭議的場景表露無遺。這張梗圖中的兩個畫面,都是在轉播當中大家可以看見的「實景」,但當兩張照片並列時,藉由表情和肢體語言,就展現出強烈的落差。因此,透過畫面裡的人物表情及肢體,不只彌補了文字難以形容的情緒和氛圍,還能以幽默又諷刺的方式,避免語意理解不一致的問題。

我們再來看一張圖:

台籃梗圖大賞第四名作品  創作者:還我The布朗。(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台籃梗圖大賞第四名作品 創作者:還我The布朗。(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這是一張資訊含量極高的梗圖。右上方的圖片來自高雄17直播鋼鐵人球團拍攝的「鋼鐵化學小學堂」影片,內容是由楊浩之教其他球員元素週期表。於是就從這支影片,延伸出右下方的「Thank You週期表」,扣緊球隊人員流動頻繁,不斷在感謝離隊人員的情形。

如果再細看圖片,會發現Thank You週期表上的字句也大有玄機。像是「鈦強罰球」、「釩斯照片拍完就掰」與「周儀翔別再指揮交通」等等,短短幾字就將鋼鐵人球員的近況濃縮在一張圖片中。試想,如果將圖中提及的這些球員狀況都化為文字,那需要多少篇幅呢?也就是說,一張梗圖,可能就涵蓋著幾千字的資訊在其中。因此在這個資訊傳布快速的時代,梗圖所能乘載的「訊息密度」與「一目了然的程度」,都是文字所難以超越的部分。

二、快速放大球員的特定形象

梗圖不僅讓資訊的傳播更為快速,隨著「梗圖產生器」的出現,也讓作圖

不再是特定族群的專業,而是人人都可以是創作者,使得梗圖更大量且迅速的傳布。

我們先看這張圖:

台籃梗圖大賞第三名作品  創作者:YC。(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台籃梗圖大賞第三名作品 創作者:YC。(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有在關注P. LEAGUE+的球迷,一看到這張圖,應該會立刻聯想到12月2號,桃園璞園領航猿對戰新北國王的那場比賽。當時領航猿總教練卡米諾斯(Iurgi Caminos)在賽後記者會上便以「彈吉他的人」,來形容楊敬敏在末節獨得17分的精采表現。

然而,對於不了解這段故事的人來說,單看這張圖大概也能猜出楊敬敏就是那位「彈吉他的人」,因此即便沒有先備知識,也能透過梗圖將球員與稱號快速聯繫在一起,並透過分享圖片不斷加深這樣的印象。

「彈吉他的人」是具有稱讚意味的別名;相對地,帶有諷刺、挖苦性的稱號,也會以梗圖為媒介而快速流傳,像是近期周儀翔就是相當鮮明的例子:

台籃梗圖大賞參賽作品  創作者:Joi。(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台籃梗圖大賞參賽作品 創作者:Joi。(圖片來源:球場第一排提供)

不管是前文提到的「Thank You週期表」,還是台籃梗圖大賞這張參賽作品,都以文字將周儀翔和「交通部長」聯繫在一起。甚至在PTT上,也流傳許多周儀翔的梗圖,這些梗圖也相當簡單,就是直接將他的臉合成在交通部長的身上,省略文字敘述。

之所以被稱為交通部長,是因為有球迷認為周儀翔在球場上指揮隊友跑位的動作,很像在指揮交通。在極短的時間內,關於周儀翔的梗圖大量出現,並在網路上被大量複製及傳送,不斷將「交通部長」的標籤貼在他身上。

但是「彈吉他的人」和「交通部長」,其實都只是比賽的一個側面。楊敬敏不一定每場比賽都能在第四節大爆發,周儀翔也不是除了指揮隊友外其他什麼都不做,但在梗圖當中,球員獲得這個稱號的來龍去脈一點都不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獲得綽號後的「結果」,然後在大量且頻密傳遞這些資訊的狀態下,持續在閱讀者的腦海中放大與加深球員的特定形象。

三、總結:在幽默詼諧之外,梗圖能帶來什麼樣的反思?

梗圖在網路世界的大量出現,確實讓不少衝突場景與尖銳議題,多了一種詼諧幽默,甚至帶有嘲諷的呈現方式;像是上述「開季前後的夢想家」梗圖,以及周儀翔的交通部長系列圖片,都是具體例子。

在創作者持續傳遞、閱讀者大量接收的狀態下,梗圖中精煉簡要的資訊,確實提升了訊息流動的效率,也透過圖像彌補文字表意的不足。然而,當以圖片代替文字敘述後,在接收這些梗圖的同時,除了「笑」之外,對於這些事件與背景資訊的思辨,似乎降低了許多。譬如,我們會覺得夢想家的這張圖很好笑,但有多少人會進一步思考是什麼原因,造成球隊開季前後的差異?或者,我們都看見楊敬敏這張梗圖的巧思,不過又有多少人在意,他能在第四節大爆發的原因,在於球隊開始調配他前三節的上場時間?

透過梗圖的大量生產,我們可以得知許多「結果」,但導致這些結果的原因及過程,往往是被省略的部分。因此,雖然訊息傳播效率提升,但多數時候我們得到的其實是相當單一的形象,這些形象卻又在廣泛且大量流傳的梗圖中,成為球員身上越黏越牢的標籤。

如今,各類梗圖早已成為許多人生活中獲得笑點的來源,它也確實是一種比純文字更豐富的表意方式。然而,這些詼諧幽默、諷刺挖苦的梗圖,除了能讓閱讀者會心一笑外,可能又會為球員或籃球環境帶哪些影響,是值得我們持續關注的部分。

(撰稿:李昀蔚/編審:王博麟)

👉按讚加入Yahoo運動粉絲團,運動最新消息不漏接

◤寒流來襲,抗溼保暖必備◢

👉PALLADIUM 防水鞋快速到貨

👉Timberland秋冬商品下殺

👉Columbia哥倫比亞抗溼冷保暖必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