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決定」到奪冠 LeBron James教會我們懂得低頭

從「決定」到奪冠 LeBron James教會我們懂得低頭

2010年球季結束後,LeBron James喊出了「decision」。這一個要去邁阿密熱火隊的電視轉播宣布「決定」,讓LeBron James走過6個年頭備受爭議,所有冷嘲熱諷毫無間斷。2016年,替老家鄉克里夫蘭拿下了隊史46年來的首座NBA金盃。,總算讓質疑畫下句點

LeBron James所做過的爭議行為,他承擔並無不合理,但如今終成冠軍夢,或許他教會外界的事情是,學會懂得低頭。

6年前他離開克里夫蘭之際,成為全民公敵。不管是美國或是海外球迷,憤恨不平的指他毫無良心、喪盡忠誠。但當初他做錯的事情叫做太過高調,畢竟上電視台直接宣告要出走到邁阿密,等於要球隊老闆、家鄉球迷毫無心理準備之下,就承受這一刀刺進心臟。

但轉隊這件事情本身並無不妥,來到熱火表面上是所有人眼中的失格行為,但或許,沒有這一段歷程,今天也不會有這座克里夫蘭的冠軍。

當年的LeBron James,不但行為高調、做人處世的選擇令外界匪夷所思,在場上的能耐,也就只是展現天賦而已。但來到熱火之後,面對所有的謾罵和質疑,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和「三巨頭」的Dwyane Wade、Chris Bosh力拚總冠軍。用總冠軍來消滅所有人的耳語、髒字,他必須承受極大的壓力和外界唱衰,反而幫助他提昇了圓滑的應對進退。

不可否認的是,雖然年紀漸增,但LeBron James的體能並沒有受到太多的影響,2010年在騎士時只會打一人球風,不管面對任何困境都是「自己解決」至上,球隊也沒有人能替他分擔任務,來到了熱火有了極大的轉變。畢竟Wade也是一屆冠軍得主,不可能完全看LeBron James表演,儘管Wade傷勢較多很客氣的尊LeBron James為「一哥」,但在兩人與Bosh的搭配中看得出來,他們是真心談出哥兒們的好感情,近而讓LeBron James學習到如何與他人合作的打法。

還記得2010年他最為人詬病、還被設計成網路笑話的「第4節疲軟症」,不少人朗朗上口談論著:

「LeBron James無法找零一元美金,他會給你75分,因為他沒有”4th quarter”。」(4th quarter有25分或是球賽中第4節之雙關意義)

但這樣的第一年挑戰冠軍失敗,LeBron James面對外界的恥笑,卻能在隔年力拚回個人生涯的首座冠軍,致使他的心理素質成長了不少。第一是他的助攻能力大幅增加,且打到控衛也駕輕就熟,讓他在球隊後衛陷入低潮時,可以紓緩教練的調度。第二是,他不再出現太誇張的第4節疲軟症,決勝時期還是懂得挺身而出。

現在再回頭看,LeBron James於2010年離開克里夫蘭之際,他是真的沒有能力帶領家鄉奪冠。拚到「沒招」的情況下出走、與其他球星聯手,有些人認為是「炒短線」、有人抨擊是「抄捷徑」,我則覺得那是他懂得學會低頭。

「承認自己做不到」這件事情,對球星來說,有多困難呢?尤其是像LeBron James這樣聯盟第一人的「A咖」天王,要落到出走找尋幫手才能一嚐冠軍夢,人人都能袒蕩蕩的做到嗎?我想過無數次,如果是自己,是否能夠誠實的宣告外界「我辦不到」。

當他在熱火奪下兩次冠軍,2014年宣告要回家鄉克里夫蘭時,我曾以為自己替他的辯駁是白費了。既然已經離開,又何必再回來?套一句流行用語,不是在打臉自己嗎?時隔兩年,在LeBron James於1-3落後給勇士隊的絕境之際,他終於讓人明白為什麼他必須回來。

如果沒有這一座城市的冠軍,LeBron James永遠走不出「決定」的罪名;如果沒有回歸原點,寫下NBA史上首次1-3後奪冠的大逆轉紀錄,LeBron James就算再拿十次冠軍,也終究有人會議論他的奪冠「純度」。

嚴格來說,LeBron James前4戰的表現令人失望,他總是陷入自己學會助攻的那一套陷阱,而忘了應該打得積極。雖然不致於像從前顯露疲態的相當明顯,但卻經常只繳出漂亮數據,而沒有在關鍵時做應該做的事。第5戰之後,他的覺醒讓他回到克里夫蘭有了意義,系列戰第7場以93:89擊敗勇士奪勝,外型巨大野蠻如他卻能瞬間流下眼淚,哽咽受訪的聲音是歷史證據,任誰也無法摘掉LeBron James偉大二字。

從承認自己一無所成,到排除眾議再回原點奮鬥,或許LeBron James教會我們的是,懂得低頭認輸、6年後也是一種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