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門外漢畫《KANO》 熱血不減

中國時報【林欣誼╱台北報導】 導演魏德聖擔任監製、馬志翔執導的棒球電影《KANO》2月底上映,描寫1930年代「嘉義農林棒球隊」打入日本甲子園的熱血故事,改編同名漫畫由年僅24歲的陳小雅操刀,昨魏德聖、馬志翔、陳小雅在台北書展舉辦新書發表會,200多位聽眾擠爆會場。 魏德聖表示,他在查閱《賽德克.巴萊》資料時,意外在嘉農校友會刊物發現這段歷史,「霧社事件發生在1930年,僅隔一年,1931年嘉農棒球隊熱血故事,卻展現這時代截然不同的面貌,並且帶起台灣之後100年的棒球旋風!」 片中著墨1930年代的台灣,建造嘉南大圳的八田與一也是角色之一,魏德聖認為那是「台灣最漂亮的年代」,工農業成熟,社會穩定,藝文與體育才能發展,「人民的情感和體力需抒發,嘉農棒球隊就在這條件下成立。」 許多人以為台灣棒球起源於紅葉少棒,馬志翔坦言他也是接拍本片,才認識這支由嘉義農林學校組成的嘉農棒球隊。該球隊成員包括日本人、原住民、台灣人「三族共和」,在日本教練近藤兵太郎帶領下一路打到全台冠軍,也是第一支代表台灣打進甲子園的球隊,最後奪得第二名,雖敗猶榮,也贏得日本人喝彩。 魏德聖認為,《KANO》適合用改編漫畫傳達熱血氛圍,出版社邀請年輕創作者陳小雅執筆,全套3集,第1集限量500冊書展開賣,3月1日正式上市。陳小雅曾以《風中的黑籽菜》獲2012年金漫獎新人獎佳作,她笑說當時讀完200頁文字劇本,「全身起雞皮疙瘩,默默掉淚。」 雖是棒球門外漢,但她做足功課,讀完厚厚一疊歷史文獻,參考棒球書籍研究打球姿勢,還常去校園球場偷窺球員練球、買票看職棒作速寫,6個月完成近400頁,畫風簡明俐落。 陳小雅的漫畫表現深獲魏德聖、馬志翔讚賞,三人分別解讀《KANO》的精神,魏德聖說:「打球不只是打球,還有踩在土地上的感受,這地是什麼地?每一球是為了什麼而打?是支持你的老百姓,和背後奉獻的產業。」 馬志翔熱血重述近藤兵太郎的話:「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這就是不要放棄的精神。」陳小雅則勉勵大家在歷史中回顧台灣美好的同時,「對我們的土地要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