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飽了嗎?解析0〜1歲寶寶奶量

嬰幼兒不同於成年人,只能靠ㄋㄟㄋㄟ為營養來源,才有足夠的養分成長,媽咪都會擔心寶寶吃得夠不夠。尤其是3個月內的寶寶,更難以得知寶寶的食量,其實,媽咪可以透過寶寶的反應,來了解孩子是否已經吃飽了,或是需要再增加奶量。


對剛出生的寶寶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吃和睡,但嬰幼兒還不會表達自己的意思,因此有時哇哇大哭起來,新手媽媽也搞不清楚是不是餓了。臺安醫院小兒科病房資深護理長薛惠珍表示,新生兒會有吸吮反射,但反射動作是因為腦神經還沒發育完全,依靠脊髓和腦部的反射動作,沒有意識下身體會自然出現的反應,因為沒有經過大腦的判斷和思考,不見得是餓了。
0〜3個月寶寶
依寶寶需求給予‧個別差異大
寶寶餓了會怎麼表示呢?當寶寶的嘴巴張開,並且有吸吮的動作,頭也會主動的扭來扭去要找乳頭,身體也捲曲起來、手握緊,顯現出比較緊張的感覺,就真的是肚子餓。在新生兒時期,由於寶寶的胃容量不大,加上每個孩子出生時的體型不同,因此食量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母乳寶寶‧從排泄判斷奶量
若以全母乳寶寶為例,新生兒大約2至3個小時要喝一次奶,在滿月之內一天餵10至12次是很正常的,很多媽咪擔心寶寶才吸沒幾分鐘,真的有喝到奶水嗎?薛惠珍護理長表示,新生兒的睡眠時間長,吃母奶其實很費力,有的寶寶體力比較差,如果持續有在吸,5分鐘其實就會累,如果一直睡,也可摸摸寶寶的耳朵、臉頰,或跟他講話、拍拍他,讓他多吃一點。


如果寶寶睡覺的時間很長,吃的時間短,媽咪可以從尿布的分量來評估,孩子的奶量是否足夠。一天如果會換6至8片尿布,每片都是有重量、沉沉的,小便的顏色也很清澈,就表示寶寶奶量足夠,即使看起來吃得少也不必太在意,或是每次吸奶的時間不長,但效率很高剛好都有吃到,就不用太擔心。若尿布的數量和重量都不夠,小便的顏色也偏黃,就要多用點心,常常叫寶寶起來喝奶。
配方奶寶寶‧觀察喝奶習慣
除了親餵母奶外,瓶餵和喝配方奶的寶寶,都能較明確知道寶寶喝了多少,薛惠珍護理長指出,有一個大略的標準可以參考,以寶寶的體重為準,每天每公斤要喝150c.c.的奶量,但每個寶寶的狀況不同,建議媽咪記錄寶寶每天喝的量和次數,掌握孩子奶量的狀況。
因此,如果要增加奶量,最直觀的方法就是依照體重調整,有些媽咪發現寶寶某餐很快就吃完,好像還想再吃的樣子,是否就要增加奶量呢?薛惠珍護理長表示,嬰幼兒也會有大小餐,上餐吃得少、下餐就吃得多,不見得一次不夠就要馬上增加奶量,可多觀察幾次,以一天的量來評估,若寶寶明顯覺得還不滿足,此時奶量可再慢慢增加。
也曾經遇過寶寶雖然感覺餓,但增加奶量後又喝不完,可能是孩子的胃容量還不夠,一下就滿了,這時可以不要增加奶量,但稍微縮短每餐餵奶的間隔時間,就能讓寶寶喝得夠,至於到底哪一種方法才對,還是必須靠媽咪的觀察來調整,並沒有絕對的答案。


4〜6個月寶寶
奶量和體重配合‧留心成長曲線
寶寶滿4個月後,腸胃功能變好,胃容量和活動量也變大,奶量也隨之增加,但有時寶寶反而喝得比滿三個月時還要少,薛惠珍護理長認為,可能是寶寶進入了厭奶期。這時應該多注意孩子的生長曲線,體重只有小小的起伏沒關係,但若短時間下降5至10個百分比,就應該積極解決厭奶的問題,並且和醫師聯繫,確認寶寶的身體是否有其他不適。
7〜12個月寶寶
加入副食品後‧奶量需有所調整
在加入副食品之前,寶寶的所有糧食都來自於奶水,因此隨時注意寶寶喝了多少?身高和體重是否有持續成長?都是非常重要的。加入副食品是為了讓寶寶能慢慢接受一般的食物,並且補充奶水不能供應的營養,由於副食品會產生飽足感,因此奶量也應該要調整,在同一餐中,建議媽咪可以先讓寶寶吃副食品後再喝奶,比較能控制奶量。
1歲以上寶寶‧仍需要奶水的營養
這時候的寶寶已經可以跟大人吃一樣的食物,但胃容量仍舊不夠大,除了注意營養均衡外,應該把奶水當成這個時期的「副食品」。薛惠珍護理長指出,1歲以上可以喝鮮奶、優酪乳和成長奶粉,奶水是優質蛋白質的主要來源,在一般食物吃得很好的情況下,建議1歲之後還是每天要喝1杯半到2杯的奶,如果寶寶接受一般食物的狀況不好,就要用更多的奶來補足營養。
※原文刊載於2014年6月號《媽媽寶寶雜誌》。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媽媽寶寶懷孕生活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