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私幼遭爆電磁波超出背景值40倍 教育部允速審經費改善

立委陳椒華13日揭露,台北市南港區某國小附幼和部份教室電磁波測值偏高,超出校園背景值40倍。對此,楊姓校長表示,去年已找技師做改善計畫,希望爭取經費儘速改善;台北市教育局科長黃一正指出,學校將優先針對幼兒園外配電盤進行改善;教育部國教司專委邱秋蟬也允諾會盤點校內角落,不要遺漏高點,目前校方已將經費需求送入教育局,國教署收到後會在三天內複審,並於一周內審查完畢。

對此,楊姓校長表示,去年已找技師做改善計畫,希望爭取經費儘速改善;台北市教育局科長黃一正指出,學校有評估如何改善,將優先針對幼兒園外配電盤進行改善。教育部國教司專委邱秋蟬也允諾,會盤點校內角落,不要遺漏高點,目前校方已將經費需求送入教育局,國教署收到後會在三天內複審,並於一周內審查完畢。

台北市黨部前主委陳志明表示,去年三月就接獲此案陳情,經實測後,發現學校樓梯間、附幼、專科教室、廚房等位置的電磁波較高,最高達90幾毫高斯,而學生長時間停留的教室則是5至22毫高斯,與校內電磁波最低的背景值0.5毫高斯相較,高出10至43倍。

陳椒華表示,國際癌症研究署IARC在2002年將極低頻電磁波列為「2B級可能致癌物」,超過4毫高斯小兒白血病增加二倍,去年3月、6月二度到南港這所學校量測,多數環境超過4毫高斯,有些教室測到超過瑞士限值10毫高斯,這對發育中的孩子來說,會提高罹患白血病的風險。

陳椒華強調,政府部門常誤以為電磁波測值遠低於833毫高斯就沒事,因此判定未超標且安全,事實上這樣的觀念是錯誤的,環保署已於2012年修正,833毫高斯的標準是短期曝露效應的參考位準值,並非長期曝露的安全值。

陳椒華表示,去年到學校開協調會時即建議校方儘速包覆或遷移相關電力設施,降低電磁波對學生的影響。沒想到事隔一年竟然毫無進度,直到陳情人日前抱怨校方仍未啟動電力改善工程,詢問教育部方得知台北市教育局說校方未提工程需求,詢問校方則稱已於協調會中提出,雙方各說各話,學童就學的安全與健康遭到漠視,家長則被蒙在鼓裡,因此召開記者會揭露此事並要求教育單位基於預防原則儘速處理。

台灣電磁輻射公害防治協會主任粘麗玉批評,近日家長擔心小孩在學校被餵藥,卻沒注意小孩可能暴露在超標電磁波中,由其超標電磁波被列2B級致癌物,難道不是被射毒嗎?學子每天在學校約8小時,有的教室隔壁就是變電設施,與教室只有一牆之隔,有的教室WiFi接收器正好位於學生頭部等高,學童儼然成為「天線寶寶」。

粘麗玉指出,監察院2012年曾就學校電纜線電磁波問題,請教育部應督促地方教育單位要求各級學校加強檢查校園內電纜線設置情形,並積極矯正不合規定者。迄今已超過10年,卻仍發現校園有電磁波偏高情況,希望教育部能加快改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