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專欄】大專投手領好評 選秀天秤校正回歸不再獨厚高卒

今年度中職新人選秀落幕,178名具資格的球員最後共51人雀屏中選,其中26位是投手,大專在學或應屆畢業就佔了13席,而且扣除旅日的張奕後,率先上榜的投手也是大專出產,這是否代表前幾年青棒好手橫掃選秀榜單後,風向又開始重新洗牌?

中信兄弟於2024中職選秀第一輪第3順位選走許庭綸。(資料照,呂權紘/攝)
中信兄弟於2024中職選秀第一輪第3順位選走許庭綸。(資料照,呂權紘/攝)

當然高卒裡還是有頂尖的野手許庭綸、張趙紘當代表,直接衝上首輪位置,但在第2輪裡,張奕被擁有優先權的富邦悍將挑走,接下來台鋼雄鷹立刻把目光轉到了文化大學投手黃子豪身上,再接著中信兄弟也把嘉義大學王牌伍立辰納為己有,原本相當被看好的2名高中投手,玉里高中張宥謙和普門中學李致霖,則分別落在了這輪的第4和第6位,掉入統一獅和味全龍的袋中。

一改過去被貼上沒有競爭力的標籤,大專投手現下的評價是完成度更高,為何會有如此的轉變?或許要從許多層面來頗析。

大家常說的選秀準則是,大社挑即戰力,高中選天賦,但這些年累積的經驗來看,或許球團有感高中投手最後到達「天花板」的兌換率太低,反倒大社投手選進來上場還算堪用,滿意度多少有落差。

大專現在最被詬病的,就是因頂尖高中選手流往職棒或旅外,強度大幅受到影響,但其實在這個階段,最能看出球員自己的企圖心。當他們能為自己人生做決定,就開始看到,許多在三級棒球叱詫一時的好手,在大學卻各種因素離開,這種往往讓人感到不勝唏噓,但同時也會見證過去默默無名的小兵,在大學透過不斷淬煉後來居上,造就一篇篇的勵志故事。

大學似乎真的有投手再生工廠的功能,以伍立辰、陳鐿中來舉例,他們都是大學才找到飯碗,而陳冠穎也在離開人才濟濟的平鎮高中後才「解封印」,3人順位之所以會這麼高,歸功於累積了3、4年的穩定成績,在大專聯賽都屬於宰制等級,有這樣的實績當然可以將什麼「天花板不高」先放在一旁。

值得一提的是,大專聯賽這幾年積極耕耘,讓他們有更好的舞台發揮,也是今天大專投手能重新擦亮招牌的幕後因素,為了增加比賽場次,預賽從原本分2組各取前4晉級,改制為16支隊伍一起單循環,拉長賽程和賽期,強度跟著提升,也連帶更能反應出選手真正實力。

樂天桃猿在第一輪中選了張趙紘。(呂權紘/攝)
樂天桃猿在第一輪中選了張趙紘。(呂權紘/攝)

這也能解釋像黃子豪、陳品宏這樣,只大學「過水」一年,就可以開出高順位的理由,從青棒升上成棒的他們,證明自己依舊有充分的壓制力,獲得不少加分,本來就接近旅外檔次的黃子豪,順位當然衝得夠前面。

職棒對於高中投手的養成確實不容易,連古林睿煬如此優異的「素材」也要4、5年,而且還要為他設立種種保護和使用限制,在急需戰績的中職,相當考驗球團的耐心,也因此大專投手成為新目標。在歷經高中生選秀開放熱潮後,相信目前生態會逐漸趨於平衡,不再一窩蜂大量補進高中球員,而有大學好手制量。

還有一點值得反思的是,我們職棒真的有空間養成嗎?二軍每年賽季只有80場比賽,但各隊至少都有40名二軍球員嗷嗷待哺,投手、打者都得瓜分這些局數和打席,能練的自然有限,這樣環境要談何「養」新秀?不如挑外面練好的比較快。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點此訂閱DAZN收看精彩職棒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