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李亦伸】張嗣漢任重道遠,他可以是台灣職籃「救世主」

兩職籃聯盟決定共組聯盟,期待還是多過批評。 (Photo by Gene Wang/Getty Images)
兩職籃聯盟決定共組聯盟,期待還是多過批評。 (Photo by Gene Wang/Getty Images) (Gene Wang via Getty Images)

文/李亦伸

PLG+T1兩職籃聯盟11隊決定二合一共組聯盟,共同為台灣籃球努力創造美好願景,不管是唱衰還還是酸看,期待還是多過批評。

張嗣漢應該是這次兩聯盟合作操作最關鍵指標人物。

台灣職籃兩聯盟一直是「老闆聯盟」,老闆說了算,會長只是掛名,執行長也是領薪水聽令行事,毫無決策權和聲量、立場、分量。

能夠在11個球團大小老闆之間溝通、協商,以聯盟利益為優先堅定立場,做出正確定決定公平裁決,好事多亞洲區總裁張嗣漢應該是唯一有可能成為台灣職籃救世主人選。

張嗣漢有自己公司業務要掌管,但他願意透過協商+人情+出面,接下PLG會長一職,除了表示他對台灣職籃發展還有熱情和關注,能說服他接手PLG 會長,在百忙之餘更多為台灣職籃做出奉獻和付出,相信張嗣漢應該對台灣籃球還有一分難以割捨責任與情感。

張嗣漢並不需要這個職位和稱號,他更不要淌這渾水和領這分薪水,他不必成為聽令行事的人。張嗣漢有國際強大企業背景和地位底氣,只要是對台灣職籃發展總體利益大於球團企業個人利益,都是可能成為加分事實政策,他只要做對聯盟有利的事與決策,就能得到大多數企業球團支持。

即使不能得到全部球團支持,張嗣漢扮演溝通者和協商角色,為職籃釐清問題,做正確的事,讓聯盟利益大於球團,以聯盟總體發展為重,這就是目前兩聯盟二合一最重要決策。

好事多成功經驗不一定能成為台灣職籃成功基礎和市場戰略,但台灣職籃兩聯盟二合一就是需要一個公平公正公開的決策者和領導者,以聯盟利益和總體發展為重,不淪於球團老闆個人喜好和私交,這才是台灣職籃建立機制、穩定決策結構、做出正確執行力成敗關鍵。

就決策者和溝通角色,張嗣漢應該是檯面上兩聯盟最適合領導人和決策者,他比任何一咖政治人物都要更有魅力和說服力,適合做為兩聯盟合體最關鍵協商者。

人性都是這樣,球團大、小老闆會看人行事,因人成事,張嗣漢扮演的角色和講話分量,就是跟兩聯盟其他領導人大不同,好事多的成功經驗和亞太區總裁身分,旅美中華男籃精英國手,不論是商場成就、籃球背景、職務分量、形象地位和專業出身,張翤漢都有足夠說服力。

只要他願意專注投入,能在經營管理好事多之餘投入更多心力,為台灣職籃扮演那個「救世主」,不是只來掛名,相信以聯盟總體發展為優先考量的所有決策和機制,都能得到最大信任與支持。

更重要的是媒體和球迷都會「買單」,這種無敵形象和超凡說服力,你花再多錢和打廣告+漂白都難以匹敵。

台灣職籃兩聯盟二合一需要一個真正有分量救世主,可以跟各球團老闆對話,必須以聯盟為重,但同樣要考慮到各球團立場和困難,同時做出具有說服力和形象的正確決策。

張嗣漢無疑是萬中選一的天選之人。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