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專欄】休閒地標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到Solheim Cup幫選手們加油。(Photo by Amy Lemu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前美國總統歐巴馬到Solheim Cup幫選手們加油。(Photo by Amy Lemus/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NurPhoto via Getty Images)

歐美女子高球大戰-索罕盃(Solheim Cup)9月13日起,在美國Robert Trent Jones Golf Club(羅伯特崔恩瓊斯高爾夫俱樂部)展開3天、5回合、28場對決。喜歡高爾夫運動的前美國總統歐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 II)特地蒞臨現場,表達支持高球運動,為雙方選手加油。

這場比賽以球具大廠PING創始人Karsten Solheim(卡斯坦‧索罕)為名,1990年首度開打,美、歐各由12名選手組成,進行比洞對抗賽。在賽制方面,前2天分別舉行8場4人2球賽和8場4人4球賽,最後一天進行壓軸的12場個人賽,勝者得1分,敗者0分,平手各得半分,總分為28分。

自從「高爾夫球」項目於2016年巴西里約重返奧運會競賽,世界各國體育單位看到高爾夫的影響力,紛紛把高爾夫球當成重點發展運動項目,高球人口也因此激增,更加速職業賽的總獎金狂飆飛漲。

如今的利夫聯賽(LIV Golf)13場例行賽,單站總獎金2500萬美元,冠軍獨得400萬美元,年終球王還有1800萬美元的激勵獎金。此外,總獎金高達5000萬美元的年終賽,邁阿密利夫團體錦標賽,冠軍隊伍可得1400萬美元。

輸人不輸陣,眼看對手飆獎金,美巡賽除了非主辦的四大賽,獎金旗艦賽THE PLAYERS Championship(球員錦標賽),冠軍獎金450萬美元,你沒看錯,打4天的獎金,折合新台幣就是13500萬元。8場2000萬美元級的招牌賽事(signature events),季後賽三部曲決定2500萬美元輸贏。最後,現任世界球王Scottie Scheffler(史考提‧薛夫勒)這一年狂贏6222.8萬美元的驚人收入。

沒有接觸過高爾夫,會以為高爾夫是有錢人的運動。正確的說,高爾夫比賽是奧運會競賽運動,打高爾夫是有錢人的休閒,至於是因為有錢了,才打高爾夫。還是因為打高爾夫,變成有錢人。這就見仁見智,每個人都可以有不同的看法。

高爾夫是許多先進國家致力於發展的運動項目及觀光休閒產業,興建高爾夫球場,並以此帶動觀光,是世界趨勢。有人以為,高爾夫興建破壞水土保持,這已是過時論點,就跟蓋房子要不要挖地基一樣,同樣是山,有高球場的山頭,颱風地震後,風景依舊,沒有水土整治過的山頭,土石流災情時有所聞。

台灣的風土人情,得天獨厚,可惜缺乏吸引消費力雄厚的外國觀光客,有能力消費的都不會是年輕人,年長的外國觀光客,只是大家都來看風景,也帶不來什麼消費收入。

看看萊德盃(Ryder Cup)、總統盃(The Presidents Cup)滿滿的的觀賽球迷。2011年揚昇LPGA台灣錦標賽4天湧入觀眾6.7萬人,透過看比賽、或是來台灣打球的觀光旅遊,將會是一個不錯的做法

而台灣目前有60家營運中的高爾夫球場,大部分僅限於發揮打高爾夫球及餐飲的功能,只有少部分高爾夫俱樂部在設立之初即分割土地,讓俱樂部內能興建飯店,增加住宿等營業項目,多元經營。

然而目前礙於法規,也就是「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第六條附表一,各種使用地容許使用項目及許可使用細目表中,「遊憩用地」的「觀光遊憩管理服務設施」,附帶條件將高爾夫球場排除在外,高爾夫球場被政府定位僅限於擊球等功能,無法於球場內興建旅館飯店增加營運項目,限制了高爾夫球場成為當地休閒地標的無限可能。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諮詢暨法規委員會主委楊崇志說:「106年3月30日,行政院指示高爾夫球場做產業加值活化轉型的目標,關鍵就是讓高爾夫球場的土地開發,恢復原編定的遊憩用地使用範圍,不要去限制高爾夫球場只有供擊球的功能,那這是民國65年所制定的一個限制,現在已經113年了,高爾夫球場也希望能夠跟觀光休閒結合,振興國內的經濟。」

楊崇志進一步指出:「每一座高爾夫球場都是風景優美,而且有嚴格的水保與環保設施,如果政府取消了只供擊球功能的限制,恢復遊憩用地的使用範圍,我想這些球場一定可以做土地的有效利用、多角化經營,為國家爭取更大的稅收跟外匯,達到行政院所期待的高球產業加值的目標。」

中華民國高爾夫球場事業協進會期望政府鬆綁法令,活化土地,恢復高爾夫球場為遊憩用地之使用強度,讓高球場土地活化、多元經營,帶動觀光。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