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專欄/Brownson】為何現代投手傷病一籮筐(下):球團越來越保護球員,但傷病仍源源不絕,原因出在哪?

雖有不少投手在球團嚴格控管下減少工作量,但傷兵問題仍層出不窮。(資料照,Photo by Joe Sargent/MLB Photos via Getty Images)
雖有不少投手在球團嚴格控管下減少工作量,但傷兵問題仍層出不窮。(資料照,Photo by Joe Sargent/MLB Photos via Getty Images) (Joe Sargent via Getty Images)

上篇文章提到MLB美國職棒大聯盟對現今投手容易受傷的問題做了一份研究報告,提到了三大原因,分別是速度的提升、追求球威的後果,以及全力投球的副作用,其中全力投球部分成為這份報告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同時也顛覆大家許多的想像,怎麼說呢?

近來的大聯盟比賽,越來越多球隊在10月的調度上,讓先發投手僅投兩輪或是兩輪半就讓後援投手接續上場,是因為避免讓投手被對手摸透,或是保留再戰下一場的能力,在這樣的調度上,投手們更能專注在面對有限的打者,換句話說,就是更不用保留體力,只要好好對付在這些打者就好。這樣看起來,就可以讓投手用更有效率的方式投球,更容易解決打者,同時也不會讓他投出過長的局數,聽起來都很美好,所以我們應該都要用這樣的投球策略,對…嗎?

這就是許多人會誤解的地方,以為在球團嚴格的工作控管、休息時間拉長等負載管理下,投手的使用壽命會越來越好,可是從受傷的案例看來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問題正是出在現在投手的投球方式。

當每球都要使出全力,也代表著身體每次都要承受最大程度的壓力與張力,各個部位也更容易耗損,而且跟過往使用太久而造成的傷勢不一樣,現在越來越多的投手發生一些過去不常見的傷勢,例如闊背肌拉傷、腹斜肌受傷,甚至看到有人投到肋骨骨折,這些受傷跟傳統的投球受傷不一樣的地方是,都屬於急性的傷勢,而非慢性的磨損,因為現在投球追求力量最大化且全力出手,在沒有配套的身體機能或訓練下,就會容易出現本來不太會發生在投手身上的傷勢。

當你以為,球團非常的保護投手,願意改成投1休5,每場只投90球,還是6人輪值,但事實上,正是因為盡量在休息上多給些恢復時間,換來的就是投手上場時就要全力燃燒,這樣的投球方式並不會比較保護他們,反而因為上述的那些問題導致投手更容易受傷。如洛杉磯道奇跟坦帕灣光芒,正是兩大標榜科學化訓練但傷病問題同樣嚴重的兩大球隊,或許也是其來有自。

另外,從全力投球衍伸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工作量。一定會有人問,不是說球團對投手的工作量有嚴格限制,才可以讓他們在有限時間內全力發揮,怎麼又會說工作量也是問題,因為投球訓練的方式已經改變了,這又分為兩個時間點,一個是平常的訓練,各位現在很常看到網路上有那種跑去投球實驗室訓練,投出非常漂亮的數字然後跟訓練員擁抱慶祝的畫面,許多投手投完球後就跑去盯著螢幕上面的各項數據,看一下是不是達成預期的成果,但為了變成理想的投球型態,訓練時每球都要全力投球,畢竟催下去才看的到漂亮的數字,結果就是你看不到的場下,投手們還是使勁吃奶的力氣在投,平常這種投法就已經夠傷手了,結果場上場下一直投,更加速了受傷的機率。

另一個時間點就是賽季剛開始的時候,理論上來說,歷經了整個賽季的競爭,冬天是投手們休養生息的好時間,配合春訓、熱身賽,再慢慢把身體調整到迎接例行賽的的狀態,但從報告中看到,僅僅是春訓期間放入傷兵名單的頻率,近年來可說是有增無減,原因就在於越來越多投手在休賽季跑去各式各樣的訓練中心鍛鍊,訓練的方式同樣需要全力投球,在最該好好休息的時候卻一直把訓練強度維持在最高壓的狀態。對球隊的教練、訓練師而言,看著隊上投手在冬天如此的努力,反而會擔心訓練量影響到身體負荷。或許在賽季中不敢貿然進行太多的嘗試,以免影響到投球成績與健康,但移到沒有比賽的日子進行大改造,對身體的影響仍不能輕忽。

所以,你以為球團,球員都非常保護自己嗎?尤其是進入科學化的訓練方式後,身體就更加健康了?讀了這份報告之後,一定會有非常多不同於平常的體悟,下次看到哪些投手在春訓時刻大放光芒時,除了肯定他的努力外,也該擔心是不是很快就要進入傷兵名單了。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