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LB專欄/城牆】溫故知新!在林家正之前的6位旅美捕手
去年12強賽事爆紅的「心靈捕手」林家正由於赴美洽談合約,不一定能參加此次經典賽資格賽,而根據小道消息指出,林家正有望近期公布簽約消息,延續旅美生涯、持續朝著大聯盟夢想邁進。
眾所皆知,棒球這項運動有所謂「守備光譜」,象徵各守備位置的難易度、複雜性,由於捕手最為細膩、花心思,需要鑽研配球、練習擋球、研擬戰略、熟悉不同風格與個性的投手外,還需要指揮全場、甚至靠臂力去解決發動盜壘的對方跑者,可說是難上加難。
台灣目前也出了不少旅美的勇者,為的就是登上MLB美國職棒大聯盟最高殿堂,然而由於「溝通能力」這項較高門檻、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且語言因素更顯先天不足),旅美的捕手向來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目前尚未有台灣捕手登上大聯盟(僅林子偉曾在球隊大幅落後之際客串捕手,締造「台灣蹲捕第一人」紀錄),而在林家正之前,也有6位前輩曾以捕手角色踏上旅美征途,就透過這篇來溫故知新吧!
1.武昭關,2003年旅美
由於武昭關並未打過中華職棒,因此現今的棒球迷可能對他較不熟悉,事實上他也算是「開拓者」之一,身為高雄人的他,三民高中時期扛起主戰捕手,王貞治盃繳出超過5成打擊率成績,世界青棒賽更有0.485打擊率、並面對古巴隊有全壘打表現,高中畢業後先念輔大、再轉學到國體,隨即在2003年被觀察他很久的西雅圖水手簽下(簽約金7.1萬美金),是美國職棒第1次簽下台灣捕手(也是第8位旅美的台灣選手),可惜武昭關在小聯盟發展不順,屢受傷勢困擾(手肘脫臼),後來更被交易到克利夫蘭印地安人(現為守護者),最高只打到高階1A,小聯盟生涯122場出賽(2003-2007)、有2發全壘打以及0.251/0.313/0.325成績,蹲捕阻殺率則是27%。未投入中職、離開棒球界後投入了遠洋漁業工作,並成為船長。
2.陳家駒,2007年旅美
2007年是武昭關的最後一個小聯盟球季,同年台灣又出現一個旅美捕手:來自穀保、文化大學的陳家駒,被波士頓紅襪簽下,不過他也只在新人聯盟有表現,後來在低階1A就淪為「自動出局數」,主要任務是搭配另一名台灣投手林旺億,而陳家駒小聯盟共64場出賽(2008-2010),共2轟、0.198/0.249/0.279,阻殺率通算25%(但最後一年僅12%),2013年投入中職選秀(兄弟第5輪)。
3.陳俊秀,2008年旅美
高中時期是二刀流的陳俊秀資質優異,可投可打,但打擊火力凶猛,後來以捕手身分踏上旅美路,30萬鎂的簽約金比陳家駒、武昭關加起來還多,不難想像印地安人對他的看好程。而陳俊秀確實也闖出一片天,最高攀登到3A層級,入選過未來之星明星賽、小聯盟生涯(2008-2013)以捕手身分蹲了229場、1884.2局、阻殺率35%,另外也有139場一壘手出賽、守了20場左外野,打擊表現則是560場52轟、三圍0.275/0.360/0.432,返台後持續成為中華職棒頂尖重砲之一。
4.蔡孟修,2008年旅美
高中畢業就旅美的蔡孟修簽約金10萬鎂,是台南海事隊史第一位職棒選手,可惜旅美加入亞特蘭大勇士後因傷勢、隊內有其他更被重視的捕手新秀,導致出賽幾乎極少,2010-2011年只有18場出賽、30打席、三圍0.231/0.333/0.346,守備方面則是蹲了60局,阻殺率67%(被盜壘3次、抓到其中2次),2012年成為Lamigo桃猿隊第六指名。
5.張進德,2011年旅美
高中畢業旅美,簽約金和陳俊秀相同,最高層級也拚到3A(不過在3A僅有6場出賽),2012-2019年在小聯盟合計490場出賽、20轟、三圍0.261/0.311/0.350,阻殺率也有33%的高水準。返台後毋庸置疑成為「首輪貨」,但近年的健康疑慮頗令人憂心,富邦悍將主戰捕手也已被戴培峰站穩。
6.吉力吉撈.鞏冠,2012年旅美
當初還是漢名「朱立人」(Li-Jen Chu),雖然簽約金只有4萬,但他憑藉後天努力與奮鬥,在小聯盟留下不俗成績,374場出賽、39轟、0.268/0.334/0.425,是同期「印地安人4少」(另3位是江少慶、陳品學、張育成)的開心果,返台後更以「吉力吉撈.鞏冠」之名打響名號,是去年的奪冠成員之一。
在林家正的前頭,有這6位「旅美捕手前輩」,期望「台灣捕手在MLB發光發熱」的那天,盡早到來!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