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男籃保險問題惹議 前女籃甜心國手張寧說分明
近期中華男籃因保險問題鬧得沸沸揚揚,相關保險是否符合球員需求,各方各執一詞,究竟什麼是「失能險」?球員想要得又是什麼?《太報體育》特別請到現在任職於南山人壽的前中華女籃國手張寧解答相關問題。
過去,運動員參加國際賽的保險都是外界矚目焦點,也由於運動員算是高風險對象,國內產品相當有限,更別說符合運動員需求的產品。
其中,棒球項目在2022年中職與職棒球員工會簽訂了國內史上首份職業運動團體協約,確定了球員參加國際賽的責任義務,保障項目有,身故險1600萬,實支實付醫療險上限70萬,失能險每月最高70萬、最低20萬,海外救援和突發疾病健康險各100萬,這些都是國內運動保險很重要的一步。
張寧說:「要讓外界知道的是,這樣的契約內容屬『團體』性質,而非個人,所以可能發生高薪球員認為保險金理賠額度比例不符的狀況」,她強調,團體保障項目及保障額度,保險公司須針對整體去精算一個符合這個團體狀況且合理的保費。
據悉,中華男籃的「團體保險」,確實如同副秘書長張承中在記者會上所說,「都有保險」,承保範圍包含了,身故保險金、失能保險金、暫時喪失工作能力保險金、每次實支實付傷害醫療保險金限額及傷害醫療保險金日額。
張寧指出,此次有爭議的可能是「暫時喪失工作能力保險金」及「每次實支實付傷害醫療保險金限額」,與外界、媒體所定義的「失能險」有所差異。
張寧表示,「球員所重視之保障,應是參加國家隊集訓、比賽如遇意外導致受傷影響職業生涯及造成球團損失,後續醫療復健花費甚至未來無法繼續以運動為職業而無收入時要如何照顧自己的生涯,所以才會在徵召時面臨兩難」。
何謂失能險?
失能險過去稱為殘廢扶助險,全名稱為「 失能照顧健康保險」,保障範圍為疾病或意外造成的身體殘疾、工作能力喪失或日常生活需人扶助。
一般大家熟知的失能險是根據殘廢程度從1至11級共有11個等級,以11級為最低,根據醫師診斷一手拇指、一手食指或一手拇指及食指以外之任何手指共有二指缺失者或一手拇指及食指永久喪失機能者。
張寧直言,市面上保險公司所銷售的失能險產品保障應該不是球員所重視的內容,因為失能險從最輕微「喪失功能」的「斷手斷腳」到最嚴重的「全身癱瘓」,以籃球運動而言,風險發生比例並不高。
張寧提到,球員想要的應該是意外喪失工作能力的保險,其保障額度將會依據球員年薪比例去訂定,籃協及球員未能達成共識的高機率是這部分﹐她強調,由於這部分是「團體保險」,而非個人,所以保險公司在設計內容及核保必須參考每個球員的薪資狀況,由精算師根據保障內容及風險係數去制定合理的比例做為理賠保險金。
籃協副秘書長張承中在19日的記者會上曾表示,「跟球員要薪資合約時出現困難」,更有「到今天籃協還拿不到球員的薪資合約」這樣的發言,在拿不到球員合約的情況下,自然難以提供保險公司做後續計算,外界在指責籃協辦事不利的同時,是否也該探討,「球員、球隊為什麼交個合約拖拖拉拉」或是「為什麼不願意提供合約」。
19日的記者會上,張承中秘書長除了強調有保險外,更透露,「籃協已經保了失能險,包含暫時、永久及醫療支付」,其中醫療支付的部分也是這次可能的爭議點。
實支實付醫療限額保險金部分,一般分為「意外傷害實支實付」及「住院醫療實支實付」,也因應現在健保制度改變及醫療發達,自費項目變多導致規劃上額度是否足夠,這之間如何取得平衡仍需相關單位協商。
評估運動員失能不能以傷勢輕重為判斷,而是要根據運動員本身治療、復健恢復狀況及未來是否影響職業生涯,薪資、簽約年限等都須列入參考,「運動員保險」屬小眾市場在沒有精算數據及理賠經驗狀況下,導致國內幾乎沒有相關保險產品,甚至國內僅有一家保險公司願意承攬相關保險,未來也需相關單位努力,才能給予運動員一個無後顧之憂的環境。
張寧最後強調,「保險最重要的功能是面對意外事故要達到經濟補償作用,這才是保險的核心價值,整體保險規劃,運動員本身也需有相關觀念,而非一昧依賴協會、球團或他人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