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新思維 破敵速戰速決企圖

國軍近年建軍走向,常是抱著「防衛固守、重層嚇阻」及「不對稱作戰」兩塊招牌,忽左忽右,忽力守傳統又忽創新,始終走不到一起;昨出爐新版國防報告書,看出國軍在維持傳統戰略下,接受美方力推的創新不對稱作戰思維,兩者相融,不再互斥。

事實上,從軍售已能窺出美方對國軍建軍態度,川普政府賣了許多傳統武器給台灣,拜登政府卻只給後勤、彈藥與技術;川普政府對台軍售項目幾乎全延宕,因受俄烏戰爭與疫情影響供應鏈,讓拜登政府藉軍售延宕,順勢推出軍援與軍事融資給台灣,這些項目雖未宣布,但絕對不是戰機或戰車、軍艦等這類傳統武器,自有更深一層用意。

台美雙方於2021年針對台海防衛作戰需求,共同完成「不對稱作戰」的最新定義,並指出作戰型態與方式,在於打亂敵作戰節奏與速戰速決企圖,非個別武器裝備選項。然而,國防部真正接受美方不對稱作戰的建議,則是因打了1年多還沒結束的俄烏戰爭,以及中共去年8月與今年4月對台軍演。

不過,台灣沒有地面作戰縱深,戰爭爆發後不可能有外援,美日只有介入與不介入的選擇;國軍又無法一邊作戰,一邊獲得國際援助武器或彈藥。戰場在本島,就是「焦土作戰」,結果不是慘勝、就是慘敗,就像打了1年多的俄烏戰爭,不論「勝敗」,對烏克蘭老百姓都是「慘」。

台海是戰是和,軍人沒有選擇權,只有備戰與應戰。唯「兵凶戰危」的觀念若能夠深植民眾心中,執政者為了選票,便不敢冒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