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藝中心跨國盛事 亞當計畫重返實體年會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第7屆「亞當計畫」24至27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盛大登場,這項國際連結盛事,今年回歸實體年會,以「像生態一樣思考」為主題,透過「藝術家實驗室」、「新作探索」、「交流與論壇」3大單元,邀請亞太地區30多位國際場館、平臺代表及策展人,分享彼此創作的心得,一起思索生態和藝術圈相互影響,讓這個平臺更加成長茁壯,持續支持藝術家創作發展。
北藝術中心董事長劉若瑀表示,北藝中心2017年籌備期間就已啟動「亞當計畫」(亞洲當代表演網絡集會,ADAM),核心概念就是希望北藝中心扮演「亞洲共製中心」,串聯各國場館與藝術家。北藝中心執行長王孟超說,今年已經是ADAM7,也是北藝中心開幕後,首次召開實體年會,希望透過亞太地區(包括紐澳)藝術家跨領域、跨文化交流的網絡平臺,促成藝術家相遇對話、發展跨國計畫。
策展人林人中表示,「藝術家實驗室」由臺灣第一民族視覺藝術家林安琪Ciwas Tahos和表演藝術家陳塵攜手,以「流動的秘蜜」為命題,試圖從水和海洋政治中學習。來自10個國家的12位藝術家來臺進行一個月的集體駐地研究,探索生態系統與原民知識的多樣性。
「新作探索」單元持續鼓勵跨文化研究和創作,藝術家深入探討對歷史和身體的思辨。今年呈現3件作品,包括列嶼維杰(Leu Wijee)、石田ミヲ(Mio Ishida)以及洪瑋翎攜手呈現《博物館II:羈》計畫,他們將藝術家的身體視為一座博物館,將身體的展示空間視作自然界的一部分。其次,鄭文琦和吳其育的作品《南方宇宙生存指南》重新審視深藏的臺灣歷史,並探究臺灣的國族意識形態在20世紀的殖民歷程中如何形塑而成。最後,余美華和董怡芬合作的《媽與她與他與它:媽組人生》,將母性和他者身分作為表演方式,展現成為母親的一種生態系統。
「交流與論壇」單元共有3場的座談及圓桌討論會,策展人及藝術家們將針對生態系、酷兒、藝術生產、(全球)南方等主題提出看法並進行交流討論。
第7屆「亞當計畫」24至27日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登場,這項國際連結盛事邀請亞太30多位場館、平臺及策展人交流。(北藝中心提供)
臺北表演藝術中心第7屆「亞當計畫」開幕。(北藝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