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民會族語認證排除「寒溪泰雅語」,台灣定居者殖民主義政府「還我語言權」
文: 方喜恩(Si'ong Balay,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
感謝主!使用我們來為我們的話開口、用我們的話來申冤。
語言是社會溝通與互動的媒介,也是文化載體。民族語言或稱國家語言,通常是指在事實上或在法律上,能代表一個地區人民的語言。在民族國家,所說的民族語言通常也是官方語言。
2006年我們努力反對族語條款。透過宜蘭縣崗給原住民永續發展協會發起「還我語言權」運動。同年,2006年原民會公佈台灣原住民族族語分12族42個方言別。
我們稱定居者殖民主義(Settler colonialism)政府是一個「文化安全(Culture Safety)」上的不安全政府。因爲在當時原民會公佈台灣原住民族族語認證考試制度時,泰雅族語方言別並未包含寒溪泰雅語,也就是學者研判出來的宜蘭克里奧爾語言,當時寒溪部落泰雅族的家長們就曾北上原民會要求「還我語言權」。
雖然當時,原民會表示尊重寒溪部落族人語言混用的事實,也在2007年將寒溪泰雅語正式納入台灣原住民族語認證考試中泰雅族語方言別,但「寒溪泰雅語」於2010年被排除於原住民語認證考試。
根據報導,行政院原民會表示跟寒溪部落達成共識,在將寒溪泰雅語納入的三年之後,要再開會評估寒溪語列入族語能力考試科目的成效如何。現在三年到期,評估會議邀請寒溪部落代表包括牧師、國小校長、村長、在地協會理事長以及縣議員等等60幾個人已經達成共識,即將在明年開始排除寒溪泰雅語,不再為寒溪泰雅語舉行族語認證。
我們更加強烈相信原民會不但自導自演,並且是扼殺民族語言的殺人機關。並且殺人兇手蔓延至公家機關。
上述不但沒有幫助學生、公務人員了解並探究不同的文化與價值觀,更讓說民族語言的學生、公務人員無法促進族群互動與相互理解,只有產出「你說的不是語言,是雜種語言」、「你還活在日本殖民統治時代嗎?」、「你是日本人?還是泰雅族?」等結構性種族主義的延續。
就文化平權的角度而言,台灣各族群語言均應受到同樣的保障,且應更進一步保障少數族群的文化權益,除可提升台灣真正民主價值外,亦可彌補過去因一元化的語言政策而造成本土語言/台灣手語流失,並在尊重文化多元之原則下,營造互相尊重、包容的多元語言友善環境,讓每一位國民都能更有自信、尊嚴、文化安全地使用本土語言/台灣手語,並使台灣不同族群的歷史與文化能夠世代傳承。
消除一切形式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
隨著國際人權理念對語言文化權的重視,語言文化的保存與傳承日益受到關注。有鑑於國內本土語言/台灣手語所面臨的傳承危機,政府於2019年1月9日制定公布《國家語言發展法》,以多元、平等、保存、發展之理念,支持語言復振與傳承。
在國民基本教育層級,將本土語文/台灣手語列為各教育階段之部定課程,以保障學生持續修習本土語文之機會。但是,至2023年的今天,宜蘭克里奧爾語的人民依舊沒有得著這國際人權、語言文化權和台灣定居者殖民主義政府的重視。
聽著、說著、思考著、吶喊著、祈禱著宜蘭克里奧爾語言的人民,是與台灣平行時空的旅人嗎?台灣為多語言、多民族與多文化的社會,原住民族教育的落實與成效成為社會進步之重要指標。
基於《憲法增修條文》第10條「國家肯定多元文化,並積極維護發展原住民族語言及文化」,並落實《原住民族教育法》、《原住民族基本法》、《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尊重、包容與關懷多元文化差異」、「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之基本理念,實施原住民族語文教學,促進相互了解與社會和諧。
忽視宜蘭克里奧爾語言和說宜蘭克里奧爾語言人民,這個定居者殖民主義國家真的是促進互相了解與社會和諧了嗎?
台灣原住民族約佔台灣人口的百分之二,惟其歷史文化與台灣的淵源乃現今最為古遠而緊密者,然目前根據200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報告,台灣原住民族之語言文化列入瀕危語言,以及因殖民統治時期,發展出獨特的宜蘭克里奧爾語言,與世界上被殖民統治發展出的克里奧爾化語言是一樣的。
故為延續台灣歷史文化及維護語言文化多樣性,應積極復振與發展原住民族語言文化,促進相互了解與社會和諧,落實原住民族語文傳承與創新為宗旨。
台灣原住民族屬於南島語系民族,國際語言學界普遍認為台灣原住民族語文有南島語系起源地的國際地位,當然也包括因殖民所發展出來的克里奧爾化的語言,稱之為克里奧爾語。
推動原住民族語文教育不僅是保障原住民族基本人權,落實多元文化的教育課題,更是台灣與國際接軌的重要途徑,亦有助於具體保存多語言文化資產,促進我國對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貢獻。
基於「多元、平等、自主、尊重」的精神,藉由原住民族語文的學習,強化自我及民族認同,行塑文化主體性的觀點,培養使用族語的習慣,積極傳承文化與面對世界潮流,成為兼具傳統與現代素養的新世代國民。
本會想大聲的跟大家說:我們不止是要宜蘭克里奧爾語言是我們的母語,我們也會努力學習我們祖先給予的泰雅族語,我們更要向台灣社會大眾表達我們希望創造多語種的生活環境,其實我們早已是多語種的生活環境,因結構性種族主義正已立法形成,迫使我們不得不發聲。
而殺語機關的另外一項德政──自中華民國110年1月1日起,報名本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委員會核發之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初級以上合格證書;自中華民國113年1月1日起,報名本考試一、二、三等考試應取得原住民族委員會核發之原住民族語言能力認證中級以上合格證書。
聯合國原住民族語言十年
為了提昇國際社會對於原住民族語言嚴重喪失問題,並為了保護、振興與促進原住民族語言的迫切需要。
2021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的推動下,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將2022年起的十年(2022-2032)訂為「保護全球原住民族生存、復興推廣原住民族語言的十年」(International Decade of Indigenous Languages;簡稱:IDIL)。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原住民族語言行動十年」是2021年3月22日成立的一個全球性任務小組,將自今年起的十年(2022-2032)定為保護全球原住民族生存、復興推廣原住民族語言的十年。小組成員除了教科文組織等聯合國機構,還包括教科文組織執行局成員國家政府,此外當然也原住民族組織的參與。
與台灣關係較近的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組織代表名單,分別如下:印度部落委員會(Adivasi Ekta Parishad)、尼泊爾塔魯福祉議會(Tharu Kalyankarini Sabha)、馬來西亞沙巴社群組織夥伴(PACOS)、澳洲第一民族語言(First Languages Australia)、紐西蘭毛利語言委員會(Te Taura Whiri i te Reo Māori)、美國夏威夷網路 (Kanaeokana, Hawai)、巴布亞紐幾內亞的胡利人(Huli)。
本會再次呼籲原住民族委員會,語言是原住民族文化的靈魂;文化是原住民族發展的命脈;教育是原住民族進步的動力;本會呼籲台灣定居者殖民主義政府,正視宜蘭克里奧爾語言的原住民是事實,也是這一塊島嶼原本的主人,放下殖民思想,立刻發起解殖(意思就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家原住民族委員會對於語言的舉措辜負了非殖民化運動,因為定居者走向無罪的行動不是為了使原住民族人受益,而是為了影響定居者的財務底線,簡單地說這些努力是不夠的,對原住民身份的所有控制都應直接來自原住民以及原住民族社群(是原住民個人的;也是原住民族集體的)。
延伸閱讀
職涯尋寶之旅,你是那個永遠在探索新大陸、無法靠岸的「航海王」嗎?
朱家安:掌握「後悔」的規則,或許更有機會活出讓自己滿意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