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板滾球》協助的軌道不止在球場 BC3級搭檔很重要

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秘書長林恬(左)和劉祥龍(中)擔任不同選手的「軌道運動員」,夫妻倆同場對決。姚瑞宸攝

 

【姚瑞宸/臺中報導】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主辦的「2023台灣地板滾球運動邀請賽」從7日至明天在臺中市朝馬國民運動中心,進行為期三天的比賽,今天進行BC3、BC4和輪椅組的個人賽。

其中最引人入勝的是參賽選手、「軌道運動員」共同合作的BC3組比賽,女子組由亞帕運國手陳怡臻奪得冠軍,男子組則由老國手簡宗賢稱霸。

地板滾球的競賽分級,參賽者經醫生判定為腦性麻痺、脊椎損傷、中風、肌肉痿縮…,可再依個人狀況分為BC1~BC4級,其中BC3級的選手,必需依賴輪椅,投擲需使用軌道、頭杖或手杖等輔具協助。每位球員可有一位「軌道運動員」協助,可以停留在投擲區但必須保持背對球場,而且不能目睹球賽過程。

BC3級參賽者很多是除頭頸之外的肢體沒有行為能力,甚至沒有語言表達能力。軌道運動員必須要能和參賽者有效溝通,才能確知參賽者的想法並協助他投擲。

 

林鈺翔(左)、栢添源攜手闖入BC3最後四強。姚瑞宸攝


所以軌道運動員常是參賽者的家人,也有很多例外,他們有些是物理治療師、特教學校老師,甚至只是志工。

晉級BC3級男子組四強的林鈺翔,因車禍頸椎受傷造成頸部以下癱瘓,在一年半前結識八里愛心教養院的職能治療師栢添源,開始積極投入地板滾球運動。

「參加地板滾球運動,需要很多符合個人需求的特殊器材,因為我自己本身有在做輔具,所以就客製化,讓他們可以使用。」栢添源說,大概10年前自己還是社會新鮮人時,「全國身障運第一次在台南辦,主任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要幫院生洗澡,要照顧他們,協助他們上場比賽,參加之後覺得蠻好的,後來就花愈來愈多時間投入。」

栢添源有一雙巧手,他說:「這裡場上參賽選手的輔具幾乎都是我做的,每個人不同需求,有的是頭杖、手杖,有的要用嘴巴咬的,讓他們可以參與這個活動,我不收錢。」

 

鄧佳宜(左)為了要和李宗賢溝通煞費苦心。姚瑞宸攝

 

彰化特殊教育學校的李宗賢,搭檔該校物理治療師鄧佳宜上場比賽。由於李宗賢是腦性麻痺的患者,無法用口語對話,經過長時間磨合才能針對不同狀況設計溝通模式。鄧佳宜特地製作了一個表,兩人比手劃腳,在不同數字前用手勢溝通,「他是用兩個髖關節來要求軌道方向…別人用頭杖比賽,只要往前點就可以了,但是他的頭一直都往後仰,無法使用頭杖,後來發現腳比其他肢體穩定,我們親手幫他做了腿杖。」

其實李宗賢是己畢業的校友,「畢業後校長認為他認該持續下去,出來光是要照顧他打球、上廁所、吃飯就需要一批人與錢。」

BTSF臺中猛虎隊的蔡承恩和軌道運動員黃雅歆,都是第一次參賽地板滾球比賽。

 

黃雅歆(左)、蔡承恩兩人都是第一次參賽。姚瑞宸攝

 

黃雅歆是逢甲大學體育館的職員,「一開始是因為蔡安侖老師,帶著我們一起。」蔡安侖是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講師,在中南部推動滾球運動達十餘年,黃雅歆跟著一起投入。「一開始接觸的是裁判工作,兩年學著教練,最近一年開始扮演『軌道運動員』,搭配的選手也是新手,「都在配合、摸索,他在學習我也在學習當中。」

BC3個人賽女子四強賽,上演BTSF新北國王隊的陳姿妏、黃瀅芝同門對決,兩人搭配的軌道運動員,是台灣地板滾球運動聯盟秘書長林恬和她的丈夫劉祥龍,出現難得一見的夫妻對決。

「這次人力完全不夠。」林恬表示,自己大多時間處理行政事務,找資源、辦比賽、辦活動,擔任軌道運動員的經驗「選手之間的力就有差啦,我算是嫩的軌道運動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