嬤腰椎退化腳麻無力 中醫調理終能走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一名老奶奶由家人攙扶進診間,表示腰痛很久,被診斷是骨刺,她的兒子在旁補充,骨科醫師說是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由於媽媽年紀大,又有很多慢性病,醫師說不要手術,但復健已經做很久,沒有明顯的改善。大家都聽過膝關節的退化性關節炎,不過很多人並不知道,腰椎也會退化性關節炎!
脊椎退化症狀從僵硬 進展為下肢痛或坐骨神經痛
在醫學上,將脊椎退化稱為Spondylosis,常見的變化包括:椎間盤高度減低、椎間盤突出、骨刺增生、神經孔狹窄、脊椎狹窄、韌帶鈣化、與脊椎排列改變等,而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椎間盤退化、小關節退化、脊椎狹窄症、脊椎滑脫症。上述的這些變化,會對脊髓和神經構成壓力及刺激,造成導致各種症狀,從輕微的僵硬、活動後的下背痛,逐漸進展為伸延性的下肢痛或坐骨神經痛、腳或足部無力或麻痺,甚至間歇性的跛行。
杏儒中醫診所院長蔡易昌中西醫師表示,脊椎的退化性關節炎,在中醫是屬於「痺症」、「腰腿痛」的範疇,主要是歸納為勞力不當、跌撲閃挫、筋脈損傷、腎虧體虛、氣滯血瘀,致使腰部氣血運行不暢或不能濡養經脈所致。
中醫的痺症,又會依照症狀及病機來區分,在中醫古籍《黃帝內經‧素問.痺論》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痺也。其風氣勝者為行痺,寒氣勝者為痛痺,濕氣勝者為著痺也。」到了清朝的《類證治裁‧痹癥》進一步說明「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痹非偏受一氣。其風勝者為行痹,風行而不定,如走注之類。寒勝者為痛痹,寒凝則陽氣不行,痛有定處,即痛風。濕勝者為著痹,重著不移,或腫痛,或不仁,濕從土化,痛發肌肉,即麻木也。」把各種風寒濕痺的病因病機做了系統性的論述。
在治療上,除了從痺症的觀點來區分外,也會參酌勞損的觀念,隋代太醫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腰背痛諸候》提到:「勞損於腎,動傷經絡,又為風冷所侵,血氣擊搏,故腰痛也。」明朝名醫王肯堂所著的《證治準繩•腰痛》提到:「有風、有濕、有寒、有熱、有挫閃、有瘀血、有滯氣、有痰積,皆標也,腎虛其本也。」,是一個很好的辯證治療方針。
減低脊隨及神經根壓力 緩解局部疼痛
所以,針對腰椎退化性關節炎的中醫治療,會依照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分型、臨床症狀分類,利用針灸、中藥加以不同調理,另外也會加上補腎強腰類的中藥,可以減低脊隨及神經根的壓力,緩解局部疼痛,改善神經症狀,對腰椎退化性關節炎引起的腰部痠軟、疼痛、下肢麻痛,有良好治療效果。
在搭配針灸及內服中藥治療一段時間之後,老奶奶回診時已經從舉步維艱變成行走如常了,她高興的說:「現在舒服多了!」
(文章授權提供/杏儒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