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觀點-建構普惠金融的台灣P2P借貸平臺

工商時報【吳啟銘政大財管系副教授、美國財務分析師(CFA)】 自2008金融風暴以來,歐美對法令遵循要求及風險性自有資本的要求趨嚴,使銀行資金貸放趨於保守且可貸放資金變少,因此,中小型企業更不易取得銀行貸款,促成了歐美P2P線上借貸平臺,例如美國的Lending Club,英國的Prosper等因應環境需求而生。不同於歐美,中國7成融資仍以銀行為主,由於中國徵信體系尚未完備,加上中小型網路新創企業蓬勃發展,亟需營運資金,卻不易從傳統銀行體系取得資金,因此造就了中國眾多P2P的借貸平臺快速發展。 但因大多數小型P2P平臺無法查證資料真偽,阻絕詐騙的借款人,再加上不肖平臺業者挪用投資人資金等因素,造成眾多平臺倒閉跑路的社會問題。台灣企業以中小型企業居多,同樣面臨不易取得銀行貸款的困境,卻無像樣的大型P2P借貸平臺。如果能有一家網路金融業者,可以聚焦於P2P的借貸平臺業務,扮演消費金融及中小企業借貸平臺的角色,將可達到取代地下錢莊高利貸,取代銀行偏高的信用卡循環利率等普惠金融的政策目標。 P2P網路平臺的特色在於:1.透過精準的信用資料,達到低風險的快速貸放─數位平臺的優勢在於可以累積使用者更多行為面的資訊,再加上人們愈依賴手機,網路行為的動態數據的徵信價值遠遠高於銀行傳統的靜態的個人信用資訊。 2.集結更多的借款人及眾多投資人的平臺,可減少借貸雙方的搜尋成本,使借貸雙方皆受益。平臺先篩選借款人,依信用分數建議借款利率,將借款請求資訊公告於網頁。投資人透過搜尋介面找到所有借款請求的資訊,便可選擇投資項目或採取投資組合方式自動化投資。投資人可賺取比存款利率高的報酬,而中小企業或個人借款人可以用低於銀行信用卡循環利率的利率借到錢。 3.平臺只負責仲介,收益來自於借款人以及投資人的仲介費,不負責擔保借款的倒帳風險,由於合作的借款銀行可以立即透過平臺撥付,拿回借出去的錢,因此,並沒有借款的倒帳風險。而平臺透過借款證券化的方式,發行證券與投資人,僅負責未來將借款人的還款轉撥給投資人,因此也沒有承受借款的倒帳的風險。因此,平臺倒閉或借款人不付錢所帶來的金融體系的系統風險並不高。 台灣如果要建構完善的P2P借貸平臺,須有下列的配套,包括:1.個人資料系統以及個人信用報告的開放:歐盟將通過的PSD2法規,只要取得當事人的授權同意,將允許協力廠商可取用銀行個人資料。台灣監理當局理應協調促成個人信用報告,繳稅資料,電信帳單,房貸本息付款紀錄等的可被開放查詢,才可提升平臺的徵信品質。此外,透過私有區塊鏈的建立可即時同步驗證多方網點驗證借貸身分以及徵信相關資料的可靠性,將可加快線上核貸的速度。監理單位亦可透過加入成為P2P私有鏈平臺的一員,即時發現異常舞弊。 2.慎選少數合格平臺:基於網路外部效應,只有少數大的網路平臺才得以存活。不同於中國有眾多品質不一的P2P借貸平臺,目前美國僅Lending Club一家獨大,但仍受證交法規範下,嚴格剔除信用不佳的借款人,通常90%的借款申請者會被拒絕。 此外,平臺業者須擅長網路大數據徵信技術,與科技開發商及電商平臺或社交平臺數據結合,方可做好徵信,達到快速貸放,低借款利率,低壞帳率的效益。 3.做好投資人保護:以Lending Club為例,要求每位投資人的投資金額不得超過其財產的10%,以分散投資風險。平臺不經手錢,而由保管或合作銀行負責款項收支;此外,有些平臺為了降低平臺倒閉的投資人損失,設計提列仲介收入的某個百分比存放在獨立的基金帳戶;相較於資料開放法規,歐盟也有配合的個人資料保護法,對個人資料的使用,洩露以及濫用,有更嚴格的規範及處罰。最後,平臺的技術風險:如被駭客入侵,資訊被盜取以及帳戶資金被盜的風險等,更不容輕忽,例如2013年Lending Club引入Google的入股投資,對其平臺資安提升的做法,或可借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