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大開選舉支票 總統候選人慷人民之慨

圖/維基
圖/維基

總統大選選情膠著,選舉支票又要開始滿天飛,藉以吸引選民手中選票,只是被詐騙多次的選民還會繼續買單嗎?隨著教育普及及社會風氣的轉變,國內選舉買票的行為已大幅減少,但是選舉期間,採取政策性買票行為,似乎已成為執政者難捨的優先選項,這樣的行為一直被默許,是否因而影響選情,造成選舉不公,卻從未被公開討論過。當前農業問題重重,候選人關注的卻是福利措施,這樣的花錢並不會有乘數效果(multiplier effect),只會增加國庫負擔,卻往往成為總統候選人,爭取農民選票的必殺技。
繼農業部長宣稱明年一月,台灣老農津貼將超過8000元後,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也加碼提出調高老農津貼,不低於8000元,並將現行4年調整1次,改為每年依照消費者物價指數(CPI)調整。老農津貼加碼議題,再度成為選舉政策性買票的慣用手法,國家給錢農民或許歡迎;但是對於一般選民,這樣具針對性的福利措施,多數感到不滿,如今民智已開,對選票爭取的利弊得失,尚有待時間證明。
老農津貼發放始於民國84年6月起,為普及式(universal)津貼,申領資格為:(一)年滿65歲國民,在國內設有戶籍,且於最近3年內每年居住超過183日。(二)申領時為參加農保之農民或已領取勞保老年給付之漁會甲類會員。(三)農民參加農保年資合計15年以上,或漁民參加漁會甲類會員之年資合計15年以上。
大選一到老農津貼就加碼
雖照顧了老年農民的經濟生活,卻也淪為複雜政治生態下的政治籌碼。每逢總統大選,加碼幾乎成為政見之一,從3000元一路加碼到民國109年1月起依物價指數成長率調整為7550元,平均每年支出高達500多億元(約59萬名老農受惠),已對其他農業相關經費產生排擠效應且假農民請領老農津貼問題一直未有效根除,排富條款也直到民國110年才修正納入。目前規定農業所得以外的個人所得50萬元以上,或個人不動產價值超過500萬元者,不得領取老農津貼,近年來民進黨立委屢屢要求放寬排富門檻(如不動產價值可提高至800萬元,研究基數從8千、9千元起跳的可能性等等)。
老農津貼既然被各黨候選人所重視,理應透過立法以彰顯其重要性,然而發放老農津貼的法源依據,經過近28年的時間,時空環境已經完全不同,以執政之民進黨在立法院擁有絕對優勢,若真的重視,早可正式立法,竟然還是使用「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改採取巧方式(於《農民健康保險條例》中增訂「農民年金保險」),作法引發爭議。
在國內老年所得保障制度,係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主流,只有農民老年保障不在其中,且其係以福利津貼的形式,提供免繳費制的給付,社會屢傳不平之聲,不過有研究表明,老農福利津貼對農民老年貧窮的減輕有其效果。
照顧老農應回歸國民年金
目前國際趨勢(如瑞士)照顧老農係回歸到國民年金,且對農民有嚴格界定,落實執法。日本依「農民年金基金法」,實施農民年金制度為一種儲蓄型,分農民老年年金及特別附加年金(要領取特別附加年金必須從農務中退休(離農)),農民可自由加入與退出農民年金制度,農民基本上從65歲起可領取年金津貼直至亡故;歐盟國家以社會保險制度為主,並結合離農或停產年金,一併達成調整農業經營結構的政策目標。國內有學者於2017即提出老農福利津貼,應僅適用目前已年滿65歲以上而正在領取津貼的老年農民,至於未滿65歲及年輕新農民,則回歸社會保險,使未來農民老年給付以保險給付為主,讓老農福利津貼制度步上正軌,相當可行。只是執政者每每因選舉和選票考量,始終未朝這方面來規劃。
台灣經濟狀況正在惡化(去年全年GDP成長率2.43%,今年可能更差),台灣錢不再淹腳目,勢必難以負擔龐大的福利支出,蔡政府大撒幣的做法,短期或可取悅農心,卻無助於農業競爭力的提升,如飲鴆止渴!為了台灣的未來,呼籲選民應該睜大眼睛,小心慷人民之慨,大開福利支票的總統候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