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中華桌協 亞運、世大運均瞄準至少2獎牌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理事長趙重光(右)、秘書長葉國欽。(劉勁宏/攝)
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理事長趙重光(右)、秘書長葉國欽。(劉勁宏/攝)

桌球是奧、亞運等各大國際綜合型賽會必辦運動,也是中華隊相對有競爭力種類之一,2020東京奧運鄭怡靜/林昀儒在混合雙打也實現本土首面獎牌突破。今年適逢成都世界大學運動會、杭州亞運,TSNA專訪中華民國桌球協會理事長趙重光、秘書長葉國欽,展望2大賽,並闡述國內桌球發展現況。( Q:TSNA;A:趙重光、葉國欽 )

Q:今年成都世大運、杭州亞運為代表隊設定什麼樣的目標?

A(葉):上屆2019年拿坡里世大運我們拿到男團銀牌、混雙銅牌,今年原本因林昀儒要參加期望滿高的,後來他與上屆國手廖振珽都不參賽,今年是黃彥誠、楊嘉安、j王晨又、楊子儀、黎昕陽,戰力與上屆差不多,如果能維持1銀1銅會是目標。女隊新秀多一點,李昱諄正是狀況最好的時候,黃愉偼是去年全國錦標賽冠軍,簡彤娟近半年狀態不錯,黃禹喬、黃郁雯也都是有經驗老將。

亞運上屆拿到男團銅牌。林昀儒4年來球技更加成熟,本屆男團又是前4種子,不會遇到日本、韓國、大陸,應該拿銅牌是基本的。另外像昀儒單打,他和陳思羽混雙、莊智淵男雙,女團也都有機會只是要看種子順位,所以希望超越上屆,至少2面獎牌。

Q:協會對推廣桌球與提升運動員國際競技競爭力有什麼樣想法?

A(趙):不管從教練遴選、環境背景,桌球是中國大陸國球,我們要面對他們。首先要思考教練團的問題,怎麼樣把有效的教練找進來?臺灣也有些歷史的包袱,例如球團間的矛盾,協會怎麼樣去化解?種種問題都還在努力中,要一步步去克服。

A(葉):推廣要從兩方面講,首先是從根往上。現在國小比賽,例如自由盃,一項報名人數就超過2000人,這顯示基層相當蓬勃,所以我們會從小選手先發掘,國際上從U11、13、15、17、19,我們也去各年齡層找比較好的,政府現在給的經費很充裕,我們會給選手獎學金,讓他們去規劃參加國際賽或移地訓練。其次是國家隊,現在有黃金計畫、潛優選手,培訓隊也有經費,就是讓國手去參加國際賽拿積分,這樣在大賽就較有機會列為種子,有機會拿獎牌。

Q: 臺灣桌球目前有哪些優勢和劣勢?

A(趙):優勢是國小以下有許多選手,但劣勢是選手打到一個程度要再上去還是有侷限,無法突破。黃金計畫也是政府立意良善,但變成選手以戰代訓,無法向下紮根,反而是揠苗助長,也是隱憂。但有這個經費,協會也不能限制選手哪站不要去,我們也只能尊重他們意願。

A(葉):現在打球的人多,經費也充裕,但訓練上沒有整套階段性落實執行的做法。現在每站比賽都有積分,每個球員每站都想打,經常會有受傷情況,不像中國大陸、日本、有分級參賽,頂級的可能只打賽事等級高的比賽。因此針對大賽,協會也無法制定訓練期程,只能委由教練團作比賽和訓練計畫評估管理。

Q: 臺灣早期有辦過成人公開賽,疫情前也連續多年舉辦臺北青少年公開賽,日本頂尖球員如伊藤美城、張本智和成名前都來打過,協會未來有舉辦國際賽計畫嗎?

A(葉):臺北青少年公開賽辦了多屆,因2017年臺北市主辦世界大學運動會停辦,後來又遇到疫情。想要復辦時,WTT成立,與以前ITTF相較架構有變化,承辦單位與授權權利義務劃分也變複雜,所以我們經內部會議決定這幾年暫停舉辦國際賽。香港也是今年才恢復申請,我們可能會去觀摩。差不多2025年才有辦法再嘗試爭取。WTT成立改變桌壇生態。圖為臺灣選手林昀儒發球。(資料照,取自World Table Tennis)Q:WTT在2019年成立,2021年底開始取代ITTF成為國際賽主導單位,世界排名也有新制度,對我們選手有什麼影響?該怎麼因應。

A(趙): 從ITTF到WTT,賽事有向職業化發展趨勢,WTT也會比較站在自身立場,很容易讓選手完全以WTT賽事為主要目標,去獲取積分提高排名,但對於更大目標如奧運是否有幫助,可能不盡然,反而有點本末倒置。

A(葉):世界排名制度一直在滾動式調整。選手現在要密集參賽來避免排名下滑。新制度是對所有選手都公平,但對於非頂尖選手來說,就要密集參賽,像我們的培訓隊,就很難完全到齊,所以我們也在考慮允許球團各自訓練。

Q: 各年齡層國手選拔機制常引起討論,協會是否考慮變更現行制度?

A(葉):國手選拔賽目前制度是多次的單敗淘汰賽,經過開會討論,多數人覺得還算相對較好,不會有過去分組循環制同隊放水、挑對手弊病。但是有些選手可能多次都打到決選才輸,又從頭來過宛如懲罰,我們考慮決選落敗者在下次賽成為種子進入較後面輪次,最快可能今年能實施。國手排名賽由於人數較少,比較有調整空間,我們可能會研究讓賽程寬鬆點或做些改變。 劉馨尹等老將依然能穩定入選代表隊,證明自身實力與對桌球執著、熱情,但也側面反映出新血銜接困境。(資料照,取自World Table Tennis)Q: 目前大賽代表隊選手年紀偏高,特別是女隊目前2大主力鄭怡靜、陳思羽也年過30,而新血銜接似乎不如男隊順利,很可能巴黎奧運後就會出現接班困境,請問桌協有無因應策略?

A(葉):現在對協會來說是很尷尬處境。像黃怡樺等較資深選手,經過多年再選還是打入杭州亞運代表隊,但公平賽制下也是實力展現。主要是黃金計畫等涉及經費的專案,我們詢問過,報准與否是根據排名,但這又出現惡性循環,新秀無法取得國際賽機會,自然也就沒有排名積分,就更難獲得機會。這可能需要黃金計畫等專案修改標準,桌協的立場就是以公平性為主。訓練機制部分,各球團評估在自身基地效果好過在培訓隊,我們也在考慮,只調訓奧運、亞運、世大運等代表隊,還要討論。

Q: 桌球其實運動人口不少,但似乎在臺灣對觀眾吸引力仍然有限,請問是否有對策提高桌球能見度與粉絲基礎?

A(葉):這一兩年體育署有些鼓勵專案,我們也有申請,安排國內賽事轉播,去年全國錦標賽、國手選拔賽,今年自由盃國小團體賽、個人賽。老實說現場觀眾不多,都是家長、教練,我們收到轉播單位針對收視數據的報告會再研究。

A(趙):環境是這樣,不是短期內能改變。例如棒、籃球都有啦啦隊來吸引更多人,但桌球無法採取這種模式。像之前臺北青少年公開賽,我們不但不售票,還要用摸彩吸引觀眾入場。我們責無旁貸,但還是須要評估自身能耐。

Q:舉辦聯賽或升級成企業聯賽會是考慮選項?

A(葉):不同運動環境不太一樣。職業聯賽要有觀眾,桌球國內頂級好手多半在國外打職業聯賽,國內聯賽成立未必有吸引他們的條件,國外職業聯賽也有限制不得在其他國聯賽重複註冊,如果頂尖球員不打,更難以吸引觀眾。國內可以發展成職業聯盟的運動,國際賽也不像桌球、羽球、網球這些運動這麼頻繁,選手幾乎馬不停蹄一站接一站,所以在國內要規劃職業賽事,讓大牌選手吸引觀眾,也有困難。

A(趙):如果有單位要發起聯賽,我們樂觀其成也會從旁協助,對桌球發展也是好事。問題是有哪些企業願意當烈士?職棒到今天的程度發展超過30年,也有過初期慘澹的時候,桌球如果發起聯賽,是否也要經過這階段,有沒有辦法撐過?要多久時間?要多少錢?還有國內頂尖選手、國外好手願不願意參賽,這都是基本門檻,都是聯賽要思考的。桌協目前沒有這種能耐,企業聯賽或職業聯賽我認為是很大挑戰。

更多TSNA精彩報導
遭中華男足隊逼和 泰國男足隊教練:表現不如預期
NBA 40歲老將坐板凳 林志傑卻在場上飛
2後援投手壓不住張志豪 曾總:已派最好的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