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報導/綠色化學環境共生 愛護地球更使力
民眾對於「綠色化學」這個名詞,恐怕看得一團霧水。其實綠色化學,是近年來,環保署化學局積極推動,也是對環保一項使命,要求化學家和工程師設計友善環境的化學品,低污染的化學製程和永續的商業產品,避免產生有毒物質和廢棄物,從源頭思考化學的角色。
環保署表示,保護環境及永續發展議題,需要跨域之間的合作與配合及深化不同領域之間的交流,結合永續發展理念ESG(Environment環境保護、Social社會關懷、Governance公司治理)相關議題,以鼓勵各界朝向永續發展並推廣至產、官、學、研中視目前的發展趨勢。
綠色化學是一種與環境共生的化學,其可運用於生活周遭的一切。其概念是產品於生產過程、避免不必要的衍生物和廢棄物,從源頭充分利用原料和能源,減少、甚至零有害物質釋放,在化學物質生命週期實施減量/減毒措施,降低化學物質後續於生命週期中各階段風險。
我們生活中究竟有多少毒害?你對毒物的認識正確嗎?若問起這些問題,許多人第一時間反應都是:問問顏宗海主任。顏宗海主任表示:以前我們都認為說,綠色化學應該跟化工、化學系比較有相關,跟醫學應該是很遙遠,可是我很多中毒病人都是來自化學物質,如果未來醫生在治療這個化工化學物質中毒病人,也知道他怎麼樣一個中毒怎麼一個表現,透過治療,透過一些衛教方式,來告訴更多的民眾說怎麼遠離他毒害,這才是可以真正達到綠色化學的一個目標。
此外,重金屬中毒也長期存在臺灣工業與生活中,危害許多人的健康安全。顏宗海亦帶領長庚毒物團隊持續投入有毒金屬中毒的臨床治療與研究工作,並發表多篇論文,其中一項關注焦點是,環境中微量鉛暴露可能會造成腎臟功能受損,該團隊則採用螫合劑療法,有效地阻止腎功能因鉛中毒所造成的惡化問題,也因此治癒了許多病患,這套治療方法也引起醫界關注。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魏玉雲高級管理師提及醫界與綠色化學的看法則是:在醫院裡面,我們其實面對了很多的化學品的使用需求,那除了我們在醫療端以外,其實醫院本身還有研究端,對於這些化學品使用上頻率很高,種類也很多,因此在綠色化學要求,就是要落實化學品的管理制度,期待透過一些管理制度,來減低我們安全危害的風險,針對化學品的管理,我們用了許多的方式,進而可以維護整個環境的安全,臺大醫院規模跟其他醫院比起來算大的,除了病床數多,在實驗場所的數目其實也很多,所以我們必須要透過一些系統整合我們所有的相關實驗室危害訊息,才可以做到比較好的危害的狀況掌握,臺大醫院從最一開始的制度上的創建,陸續進到個別的危害管理,然後到現在的E化系統的一個創建,依法規執行一些危害風險評估的預防措施等,是我們所期待的,也是未來要更進一步要去做的。
奇美醫療財團法人奇美醫院則是以推動化學品安全減量、降低環境危害風險做為醫院與綠色化學結合的方式之一,特別是針對環氧乙烷和戊二醛等危害性較高的消毒劑,針對低溫消毒(環氧乙烷)滅菌減量方面,該醫院透過獨立空間及負壓裝置、採用獨立排放管路、裝設洩漏偵測儀等設備管理措施;此外,為替代第一類致癌物質環氧乙烷滅菌,奇美醫院自2015年起引進低溫電漿滅菌鍋,改善作業流程且降低員工暴露工作風險,2019~2022年間環氧乙烷使用量已大幅減少了36.% 。
桃園市環保局也提到,除了配合環保署化學局宣導轄內業者踴躍參與推廣綠色化學競賽外,也在相關說明會加以宣導,以鼓勵業者朝向綠色化學目標前進。環保局表示,桃園市許多業者也致力推動綠色化學,如默克先進科技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桃園廠在2008年就啟動「Halogen-Free ( 無鹵素 )」專案;不再使用含氯原子的液晶單體做為液晶生產原物料;並訂定化學品替代政策,在危害性物質替代管理程序中,明確訂出查核三步驟,分別是危害健康等級、逸散分布程度,以及確定風險等級等,並發展出危害性物質替代查核表,做為危害性物質替代初步評估工具。
中台資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將廢棄物中之汞收集,並將廢汞精鍊再生,再生後之純汞產品、玻璃產品等銷售回國內照明光源生產製造商,達到資源再生循環之鍊結,為第一家達成廢汞循環回收再利用鏈結廠商。臺灣永光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利用低氨氮原料取代製程中會衍生氨氮廢水之原料,有效降低整廠約50%之氨氮來源,減少能源消耗及毒化物使用;並以綠色化學生產技術以符合清潔生產之目的,有效達成降低能源使用、減少原物料耗用以及污染負荷之源頭改善等目標。
顏宗海主任獲得綠色化學獎,他表示,對一個醫生來說,這意義非常重大的,是一個肯定,也是一種責任,代表說我們衛教應該要做得更好,今天我一個醫師可以得獎,將來也希望說更加多的醫師來自各醫院的醫師投入,來宣導綠色化學,相信我們這個社會,還有一些民眾健康,可以照顧得更好。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毒物及化學物質局表示,為了表彰對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舉辦綠色化學應用及創新獎,期盼經由表揚,讓更多人加入這項綠色化學行列之中。另因應112年8月22日升格為「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未來將架構跨域可永續/綠色化學行動與溝通網絡、鼓(獎)勵研發化學物質安全替代,一起顧好大家的健康及保護環境。(李明朝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