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夫專欄/翁明璽】亞巡賽不再是「亞洲」巡迴賽了

高球好手金時煥。(資料照,Photo by Jason Butler/Getty Images)
高球好手金時煥。(資料照,Photo by Jason Butler/Getty Images) (Jason Butler via Getty Images)

拜PIF(沙烏地公共投資基金)成立的LIV Golf Investments(利夫高爾夫投資公司)入主所賜,亞巡賽每年安排了10場國際系列賽,像今年場場冠軍36萬美元起跳,預計2025年球季另有12站一般行程,總獎金超過3000萬美元,進而吸引來愈來愈多各國好手前來淘金,像上週落幕的最後資格考,高達206位選手爭奪35張工作權。

顯然,亞巡賽的國際系列賽獎金規模已經媲美一些世巡賽水準了,特別是每每有利夫選手大駕光臨,大大增加爭取世界排名積分的機會,不過更重要的是國際系列賽年終積分王直升保證收入的利夫聯賽,過去兩年分別造就了美國雙雄Sihwan Kim(金時煥)和Andy Ogletree(安迪.歐葛崔)。

比較可惜的是同樣來自美國的John Catlin(約翰.卡特林),去年和先前的金時煥那樣遭到世巡賽「汰除」,反而在亞巡賽起死回升,先通過年初的資格考,接著強勢摘下年終球王寶座,無奈領先幾乎一整年的國際系列賽排名,卻因為封關戰的PIF Saudi International powered by SoftBank Investment Advisers(沙烏地國際賽)所佔份量太大而落居第四名。

儘管如此,卡特林創下亞巡賽單季新紀錄的145.6萬美元,完勝光巡賽和日巡賽球王,放在美巡賽甚至可以名列第一百一十,今年另外以遞補身份參加了5場利夫聯賽,個人進帳122.9萬美元,兩者合計進帳將近270萬美元,他在世巡賽生涯出賽123場,贏了3座冠軍,僅僅累積216.6萬歐元。

隨著美、歐、澳高手大舉入侵,亞巡賽不再是「亞洲」巡迴賽了,向來都是亞洲人佔盡主場優勢的江山,剛好從利夫入主的2022年開始產生變化,遠道而來的美國軍團連續三年榮登球王寶座,今年獎金榜的第二、三名選手分別為紐西蘭的Ben Campbell(班.坎貝爾)和韓裔加拿大的Richard T. Lee(李泰勳)。

稍稍讓亞洲球迷感到安慰的是,亞巡賽和國際系列賽積分榜雙雙排名第四的我國選手李玠柏(Lee Chieh-po),一舉拿下LIV Golf Promotions(利夫高爾夫推進賽),除了獨得20萬美元之外,還帶走唯一前進利夫聯賽的入場券,加上亞巡賽的74.3萬美元,全年逼近95萬美元,美巡賽可排在第一百四十名。

2024年的亞巡賽球季落幕了,總計共有7位選手突破50萬美元,和日巡賽平起平坐,只比美巡賽旗下的光巡賽少一位,大有成為全球第四大巡迴賽的態勢,僅次於美、世巡賽和利夫聯賽。

在高獎金的吸引下,亞巡賽愈來愈國際化了,雖然今年的35張資格考入場券最大贏家為泰國的五席,但日本和韓國似乎不再以國內成熟的巡迴賽體系為優先考量,這次分別錄取4和3人,而美國更高達4席,澳洲和法國各3席,其他非亞洲國家的選手包括墨西哥、西班牙、德國和阿根廷。

【Yahoo運動專欄】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