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顫動患者 中風機率恐高6倍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健康系列講座「血管不暴走護心新生活」18日在台北舉辦,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前排左四)、周靖堯(前排右三)、科主任蔡適吉(前排右四)與參加民眾合影。(張鎧乙攝)
旺旺中時生活講堂─健康系列講座「血管不暴走護心新生活」18日在台北舉辦,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姝含(前排左四)、周靖堯(前排右三)、科主任蔡適吉(前排右四)與參加民眾合影。(張鎧乙攝)

全台氣溫驟降,正是血管問題好發季節。本報18日與新光醫院合辦「旺旺中時生活講堂」,邀請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周靖堯、林姝含分別主講「隱形的健康殺手.心房顫動」和「四肢冰冷或水腫只是體虛嗎?您不可不知的周邊血管疾病」。

心房顫動是常見的心律不整。周靖堯說明,年紀愈大發生機率愈高,加上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甲狀腺亢進等危險因子,盛行率約1到2%,相當於全國有23萬到46萬名患者,但這個數字應是遠遠低估了,很多人沒有症狀而不自知,70歲以上盛行率可能高達10%。

「我們在急診看過太多病人不知道自己有心房顫動,一來就是中風!」周靖堯指出,心房顫動患者發生中風機率是一般人的5到6倍,嚴重恐死亡或終身臥床;心房顫動也可能引發心臟衰竭,導致全身水腫、腳腫、容易喘等症狀。不僅如此,心房顫動會影響全身器官,例如腎功能變差、失智症等。

周靖堯指出,心房顫動治療目標是減輕症狀,避免影響生活,可考慮服用藥物、電擊整流、電燒手術等3種方式。2020年發布的大型國際研究顯示,心房顫動患者若積極接受治療,可降低30%的中風風險。

下肢動脈阻塞、深部靜脈栓塞等周邊血管疾病也不可輕忽。新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姝含說明,下肢周邊動脈阻塞會導致下肢冰冷、發麻、脫毛;嚴重時會出現間歇性跛行,腿軟無力,走一點路就腿痠,但休息就會恢復;最嚴重則是靜止時持續疼痛,傷口難以痊癒,甚至腿部發紫、壞死變黑。

深部靜脈栓塞則好發於年長者,常見症狀包括腳腫、脹痛、發紅,甚至痛到無法走路。林姝含說,深部靜脈栓塞可能導致靜脈瓣膜受傷,約有3分之1的病人會在5年內發生栓塞後症候群,症狀包括疼痛、水腫、色素沉澱、濕疹、靜脈曲張等,可能造成慢性潰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