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市觀點】先說結論:只有2個理由你可以不買車位

Yahoo房市觀察員 / 鄭ASH(資深房產媒體人)

在一位難求的都會區內,新建預售案似乎已把「車位」列為「標配」,但台北市一個車位動輒200-300萬,新北也要100-200萬,其他縣市的車位也不便宜,都有80-120萬之譜,這個價錢不單貴過國產車,還貴過不少進口名車。買房壓力都已經比山大了,後面裝潢跟添購家電家具都沒不一定能湊出來,再加個車位無疑是雪上加霜。因此也有民眾認為,與其花個幾百萬去買一個車位,倒不如每個月花6000元「租一個就好」。究竟車位該不該買?

只有2個理由你可以不買車位
只有2個理由你可以不買車位

先說結論,只有2個理由你可以不買車位:(1)你買不起。(2)人家不賣你。也就是說「買房時,有車位的話,當然要買!」

先說感受問題,如果不是公司配車位的高階長官,每天上班找車位就夠你受的了,下班塞二三十分鐘回到家附近,早上找車位受的罪,晚上還要再折騰一次,絕對讓人深刻體會什麼叫「有車無位,欲哭無淚」。

再來精打細算一下,一個200萬的車位,買跟租,在30年後差多少。

買車位:200萬+(管理費500X12個月X30年=18萬)=218萬

租車位:每月租金6000X12個月X30年=216萬

是不是根本沒差?而且我們都還沒把車位租金調漲算進去喔,也沒有把萬一住的社區租不到,必須要停在幾百公尺外出租車位再步行回家的時間成本算上。如果拉長年限到40年、50年計算,你會發現,買比租划算!

很多人覺得車位不就是一個地底幾層樓的小框框,憑什麼要賣個兩三百萬,比一輛車還貴,殊不知這就是供需引起的價格變化,當車子成為多數家庭的標準備配,車位數量就會吃緊,租多粥少的都會區車位自然水漲船高。別嘴硬說大台北靠捷運就行,未來結婚生小孩,舉家出遊,買車跟車位的需求就應運而;還有另一種被蛋黃區高房價推往市郊跟外縣市購屋的民眾,開車上班可能遠比捷運省時省事,車位需求也跟著應運而生。在這樣的趨勢下,如果買房不買車位,未來不附車位的房子,想轉手,恐怕也不好找到買家;換個角度來說,有附車位的房子,如果房價因為地段價值上漲,那麼車位也能幫你在未來賺到增值空間喔。

目前中古市場有些公寓和華廈因為過去城市發展初期的時空背景,所以沒有車位,就會面臨另外需要支付租車成本的問題。而預售案多數都會買屋配搭至少一個車位,且能用總價數字一併貸款,每月房貸攤下來,壓力不會增加太多。只是部分新建預售案,會因為社區開挖地下層成本考量,導致無法每戶配車位,在銷售上會限制社區內小坪數產品不能買車位,這點購屋時也須留意。

總之,現在勸你租車位的,就跟10年前跟你說買房不如租房的人一樣,一個是望樓興嘆悔不當初,一個可能還在繞圈圈找位子停的車上不耐煩的飆髒話。

◎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