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夢想,才成為自己 ——演員余品潔的成人之路

Cover Story|青春OPEN!高中生藝術啟蒙的第一堂課|演員余品潔

37歲,2002年加入國立嘉義女子高級中學話劇社

余品潔
余品潔

余品潔,阮劇團創始團員,現為副藝術總監。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畢業,主修表演。以台語、生猛地氣,製造能量巨大的表演風格,曾演出作品有《釣蝦場的十日談》、《十殿》、《嫁妝一牛車》等,並執導阮劇團「青少年劇場」(2020-2022)。

文字 吳岳霖

攝影 Rafael Wu

走進嘉義女中禮堂,折疊鐵椅被展開,然後排列整齊,並區隔出年級、班別,秩序儼然。唯一超越這裡秩序的是余品潔,再也掩不住興奮,爽朗的聲音成為裡頭的回聲——亦是此時的回身,她指著舞台,說是之前話劇社上社課的地方;然後又從面對舞台右手邊的45度角往前指,說是當年高一的她,看到社團學姊介紹話劇社,她覺得好好笑、好想參加的那個角度。

高中前從未接觸過劇場的余品潔,加入話劇社無疑是她的戲劇啟蒙——從那個看學姊表演的視角開始,逐漸成為那個視角裡的表演者,在不同舞台。

社團,讓她認識「夢想」的模樣

從升學導向的私立國中到嘉義女中後,余品潔才意識到「社團」的存在。

但社團對她而來說更像是個考驗。她說:「我只擅長『讀書』,可是只要一去其他領域,像是體育這些跟課業無關的事情,我會很不安。」只是當她攤開嘉義女中琳瑯滿目的社團清單時,卻很矛盾地把需要上台的吉他社跟話劇社放進選項——將話劇社放進選項內,連她現在回想也找不著原因。

她說起第一次社課,老師要她們發揮想像力,做任何事情都可以。「已經過了20多年,我有時候想起這句話,心還是會跟著一起震動。就是一個15歲的生命,有個人說:我們現在不用翻開課本。」於是,她演了一只熱水瓶,熱水滾了就會嗶嗶叫。當時得到的掌聲,讓余品潔知道不只是成績好、會運動等領獎狀的事情才能站上舞台、獲得嘉許。

另一個經驗是後來去參加「超級蘭陵王—青少年創意短劇大賽」。不再有題目也不會有標準答案,讓余品潔開了眼界,她也說,以前生活非常封閉,但因為要先到高雄初賽,然後到台北參加全國決賽,這些都不只是上台表演,而是得去規劃,然後認識來自不同地方的人,讓她對「全國」這個詞彙開始有更清楚的模樣。

「我太喜歡話劇社了!那時候有種叛逆的感覺,因為我國中很乖,上高中之後才發現我的意見是重要的,然後我想的事情是重要的。」形容自己像「脫韁野馬」的余品潔認為:「我接觸戲劇之後,開始理解不是只要考好考試,我開始在意人做的行為、行動。」

此時的余品潔開始重新拆解自己過去的世界觀,以前的她只有「考上好大學」這個「目標」,但「話劇社」讓她認識「夢想」到底是什麼。

實踐夢想,成為余品潔

余品潔其實在「升大學」時矛盾的卡關。

北藝大獨立招生時並未順利錄取這個趨近於「夢想」的選項,但終究是好學生的她在指考時考上政大歷史系,不偏不倚地回到過去的「目標」。她覺得當時的青少年把「大學」視為一個門檻,跨過去就決定了未來。當時的她並未將情緒的失落表現出來,再加上錄取政大獲得的肯定,還是讓她感受到優越。只是,唸了一年的政大,終究還是去了北藝大——當時的余品潔,不只是「認識」自己的夢想,也開始「建構」自己未來的模樣。

至於,18歲就決定與在戲劇比賽認識的汪兆謙等人在嘉義創立「阮劇團」,想的或許不是純粹做戲,也沒想過要經營觀眾與劇團,更多的是自己成長以來的某種情懷,然後將其延續。所以他們刻意在週三不排課,從北藝大返回嘉義帶社課,余品潔說:「說真的也沒有教他們什麼,才剛從戲劇系學了兩、三年而已,其實就是『分享』。」然後集結嘉義地區的高中職戲劇社,在暑假一起公演。

等到大學畢業、搬回嘉義後,余品潔才開始爬梳自己的生命歷程,發現自己被戲劇啟發,她說:「夢想、個人、想像力、創造力、幽默感、團隊合作,這些都是在接觸戲劇之後帶給我的事情。」這也影響阮劇團後來接觸到影響.新劇場的呂毅新後,決定將青少年生命故事搬上舞台,做了超過10年的「青少年劇場」,回應的或許是10多年前的那個自己。

「我覺得在接觸戲劇的那一剎那,並不是我愛上戲劇,是這件事情給我一個肯定,很小、很小的肯定,就讓我的青少年的顏色開始不一樣,然後我開始想我的夢想,然後我以後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余品潔如是說。

與其說是實踐夢想,現在的「余品潔」是從擁有夢想的那一刻才開始成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