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會說話 美中經濟難脫鉤

最近美國一面拉攏盟邦組成防中陣容,一方面表示無意尋求與中國大陸在經濟上「脫鉤」。脫鉤與否,貿易是指標;我們就來看看美中貿易的現況。

美國對世界各國本就有出口管制,其權責分散不同部門。大體上國務院管軍火出口,財政部管與貿易措施相關的出口管制,商務部則管基於其他各種或相似理由而做的出口管制。其中商務部主管者,就各國通用的管制機制而言,又可分為八大理由:化學與生物武器、禁止核擴散、國家安全、飛彈技術、地區安定、軍火協議、犯罪防治與反恐;不同的國家適用不同的管制理由與項目。

目前中國大陸在商務部的這些通用出口管制上,適用這八大理由中除軍火協議及反恐以外的6項。另外,商務部也可基於政策,不論軍用或民用,對於特定國家實施特定管制,例如從2022年10月開始的,對中國大陸擴大半導體相關產品、生產設備和軟體等的管制。該部也可以發布實體清單,也就是廠商或自然人的一個名單,而要求賣給名單上任何個體的出口,凡是屬於出口管制品的,均需在申報上註明;而且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准。依據最新的2023年4月公布的實體清單,數目龐大,共641頁,而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及香港境內的實體就占了約4成,大約600家。

雖然有這麼多的管制,美國和中國的貿易關係還繼續在增長中。依據美方資料,去年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和從中國的進口連續第3年成長。該年美國出口總額為1538億美元,比前一年成長1.6%(24億美元);美國從中國的進口總額為5368億美元,成長6.3%(318億美元)。該年美國對世界出口總額2.1兆美元中,有7.5%出口到中國,美國進口總額3.2兆美元,則有16.5%從中國進口,美國貿易逆差總額近1/3來自中國。

在美國對中出口方面,比重最大的是農產品,約占2成3,且是連續第4年成長;占美國農產品出口1成8。這可能和川普時期和中國所簽訂的貿易協定有關,該協定對中國進口美國各類產品有數量目標,尤以農產品和能源為重;後來發生新冠疫情,很難追究其實施結果,但仍可能成為中國努力的方向。

機器和機械設備是第二重要出口品,約占2成;但這是在連續4年成長後首次出現衰退:比前一年下降1成4。居美國對中出口第三名的是化學品與橡塑膠及皮革產品,占全部對中出口近2成。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最大宗,是機器和機械設備,占總進口約4成6;進口金額為2491億美元,比前一年增加3%,占美國此類產品總進口26.8%,不可謂不大。其他類別的進口,占美國自中進口金額1成以上的,是雜項製造業產品(占1成3)、化學品與橡塑膠及皮革產品(1成2)與成衣紡織品(1成);與機器和機械設備差了一大截。

2022年,美國對中國的1538億美元出口中,只有0.9%涉及美國商業部產業與安全局(BIS)出口管制條例。

從以上統計來看,美中貿易要走向脫鉤的機會應該很小。例如,美國全面禁止來自中國的出口,就有約2成7的機器設備進口無法滿足,立刻會對整體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但即使沒有全面脫鉤,兩方持續強化「陣營」,造成冷戰情勢,對關鍵產品的貿易形成障礙,也非兩國或全球之福;日本最近宣布23種半導體技術管制出口,就是走這條路,會讓很多企業陷入困境。

(作者為東吳大學講座教授、前行政院政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