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球》職人系列/「謝謝,掰掰」期待再相見 名球評曾文誠的球評人生

美國職棒大聯盟球評曾文誠。(曾文誠提供)
美國職棒大聯盟球評曾文誠。(曾文誠提供)

採訪/許德霖,文/許德霖

「謝謝,掰掰」,過去20餘年,若有收看棒球賽事直播的人,相信這句話一點都不陌生,這是曾公曾文誠曾大哥溫暖的道別語。

運動職人系列,本篇帶大家來看看,曾大哥在擔任球評期間,經歷的故事。

球評曾文誠(圖右)與好友梁功斌。(曾文誠提供)
球評曾文誠(圖右)與好友梁功斌。(曾文誠提供)

踏入球評界

曾大哥一開始會有擔任球評的機會,最早因為是梁功斌先生要弄中華職棒大聯盟的轉播錄影帶,經費比較不足就想說找身邊的人,「可能他覺得,咦?平常我很會講、也很愛講,就讓我上去試試看。」

「其實沒有想那麼多,大家當然也不會想品質要多好多好?就希望先把這個東西做出來,大概就這樣先上。」

第1場擔任球評,曾大哥指出是在台北市立棒球場,1場味全龍對統一獅的賽事,「平常都有在採訪,球員都滿熟,身邊的主播也是當時聯盟的宣推主,所以比賽熟、球員也熟、主播也熟,第1場就這樣講完了。」大家都預期當時的曾大哥會緊張,「我自己也預期會,但其實沒有。」

「當時其實沒有把它(球評)當作未來主要的工作,或是靠它維生,因為那個時候整個職棒還不是很穩定,等於就是說先做了再說。」曾大哥當時認為只是代班或是階段性任務,「沒想到一做就做了這麼久。」

大聯盟、中職講評差很大

「中職是因為,你平常都在接觸,球員非常熟,所以你必須變成得看賽前臨場的狀況,因為你看得到這些人、問得到這些人,所以比賽前你要早點去做點功課。」

美國職棒大聯盟的部分曾大哥認為這些人其實看不到、摸不到,就必須要花很多的時間去準備資料,提供一些投、打的數據,或著是這些球員、教練的小故事,「中職的話純粹就是看賽前你能聊到多少,接著比賽臨場發揮,兩個有比較大的不同。」

「剛開始播美職時,因為球員大家比較不熟,還是會講一下這個球員的來龍去脈,那中職不一樣,譬如說,轉播張泰山,你還講說他以前在味全龍後來到興農牛?你一定被人家笑,這大家都太熟了。」

曾大哥隨即也補充,「一開始轉,的確會以中職來看天下,因為早年就是接觸中職。」就最簡單的例子來講,那時看到防禦率4.多的投手,會覺得這投手好像不怎麼樣,「事實上在大聯盟4.多已經很厲害了,那因為那時候中職很多2.多、1.多的,所以你就會用這個方式來看。」

另外在戰術上面,「幾乎你看大聯盟,很少用戰術幾乎就一直打,所以這些都是你要調整,那麼反過來說,看了這麼多年大聯盟,若有機會再回來轉中職,我也不能用大聯盟那套來看中職。」

但在採訪之時還是會有一些狀況,「有些投手先發當天,是不太接受訪問的,這可以理解因為他想要安靜,但不是完全沒辦法啊,可以問捕手,不過多數我都是跟教練聊,尤其3連戰不是第1場,都還滿多可以聊的。」

在調度上若有什麼好奇之處,曾大哥則說:「永遠要知道教練要負成敗責任,他不會拿他的工作開玩笑,你最好賽前就問到,問到熟的話,他都知道你要問什麼,你只是開個頭他就會跟你說,你就在比賽中再去做探討,而不是去質疑教練的安排。」除非是美國職棒,是問不到,就只能說,「他滿特別的。」

而除了球員、教練之外,曾大哥也提到了是如何與工作人員搭配,「大聯盟的導播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你也碰不到,但早年我在播中職的時候跟導播互動很好。」

「比賽前我會跟他(導播)說今天可能會講什麼?有哪些play,或是今天也許可以聊聊雙殺的部分,怎麼做雙殺等等,其實我跟那個導播到現在還有聯絡,應該是我合作最好的。」

曾大哥說,如果是球評講球評的,工作人員拍他們的、播他們的,或球評只是看著畫面講、或球評講半天守備佈陣,但畫面不切換,「那都是滿可惜的。」

在準備大聯盟的資料時,曾大哥認為:「應該這麼說,大聯盟的資料不怕你查,怕你不查而已,他什麼有的沒有的網站,包括球員外號的、當天球場氣候、風向等等,你都必須把每個網站先book起來,比賽當中再看怎麼去消化。」

「不過我想是這樣的,我的工作是球評不是主播,是要先知道這些東西,並準備起來,不過不是先準備起來講。」準備起來之後,若主播提到這一塊,才有話可以回應、互動,「而不是呈現說,主播提到某某球員的外號,就回說,『喔,是喔?』這就比較不理想,或是某球員的近況,在知道要轉播對戰組合的時候,心裡大概就要有個底,不是說前一晚才準備,平常就要多看,大聯盟是一個很花時間準備的比賽,因為人多、球隊多,資料也多。」

轉播的情況百百種

生涯最印象深刻、最離奇的畫面是哪一幕?曾大哥想了一下,「近期應是洛杉磯道奇對波士頓紅襪吧,18局。」(註 2018年世界大賽G3),因為美職必須要打出勝負,除了2020年疫情導入突破僵局制,剩下其實就有機會碰到17、18局的,「這個其實就算是1個經驗,因為其實每1個碰到的主播、球評到最後感想其實都一樣,都會有那種『我看你要打到什麼時候』的那種感覺!」

一開始延長,平手延長時會覺得,啊怎麼今天會碰到,這麼倒霉,「可是你到了14、15局,就會覺得說『給我碰上了我就看你打到什麼時候?』,到了18局左右,「你就會很希望他們一直打下去!破紀錄這場被你碰到了,就會覺得滿特別的!」

回憶起中華職棒的話,曾大哥指出早年是比較難下決定,要不要停賽或是繼續打,「有1場兄弟對俊國打到跨夜(1993年8月14日),那打打停停,雨是超級大,那場就印象很深刻。」,等待的時候就要自己想辦法休息,「現在比較好啦到哪裡都有網路,早年沒網路的時代,它就是停在那裡,你就是得等。」

那有遇到換播別場的狀況嗎?「除非是Sunday Night Baseball,全國只剩它那1場,那場下雨就不播了,如果是其他遇到有狀況,他就會將訊號切到別場,就是看平常的功力了」,曾大哥說,這種時候像常富寧主播、田鴻魁主播就很厲害,不管播哪1場都可以照講,而且不是只說play by play,而是還可以分析球隊近況,就看得出來他們平常是很努力做功課的。

對於轉播組合的選擇,曾大哥也有些想法,「其實當然不希望是這樣子(永遠都是熱門組合直播),但就是商業考量,有廣告有人看,我們才有工作,這是必然的,說不定到最後播洋基是播到有點煩了,但這就是商業行為。」

「曲高一定和寡,若是播一些冷門組合,人家連開機都懶得開!」

球評曾文誠(圖右)與王牌搭檔常富寧主播。(曾文誠提供)
球評曾文誠(圖右)與王牌搭檔常富寧主播。(曾文誠提供)

好默契好搭檔

「轉播出去的品質,是2個人都要承擔的,不是1個人好、1個人爛,然後大家就會說這場播得很好,最重要是,主播要能配合球評,球評每種狀況都有,有的很能講,但有的可能要你問問題,但有些主播可能是個性、年紀,或是播得沒那麼多,他就一直講一直講,然後球評就只能,是、沒錯,那就比較可惜一點,要多一點互動。」

曾大哥持續分享,可以看到好的主播、球評,其實在轉播的過程當中,會被認為不錯的都是很有互動,可能是play by play,但還是會適時地留給球評去講,那球評也不能變成另1個主播,也是一直講一直講,講一些電視看得到的畫面,那也不恰當,「所以我覺得還是要互相配合,多一點合作的默契、多一點時間的配合。」

那麼曾大哥覺得不錯的搭檔又是誰呢?曾大哥不假思索地說:「常富寧吧,大家也公認。」

「主要是交情也不錯,就有比較多的默契,工作這種事,不是說你上場,6點半開始或7點開始,2個就可以講得很好,當然還是有,但比較少,平常的默契、交情還是很重要。」

而與搭擋長時間相處的轉播室,曾公說,「裡面其實是滿陽春的,我就坐在主播的旁邊,FOX有3個錄音室就看他們怎麼安排,有時播7點或10點,隔壁可能早早就來了,廣告的時候就去串門子聊聊天。」

1個真正的體育從業人員是不應該坐在棚內看畫面的,所以像美國因為疫情的關係,很多轉播都坐在棚內沒辦法到現場,他們就在哀哀叫的,因為沒有臨場感。」

而再談起中職的狀況,「通常我是看現場,場上狀況,因為棒球比賽雖然看起來節奏很慢,但其實他是不斷地跑動,所以我喜歡看球賽的跑動,慢動作再看一下電視。」

「所以我跟于大光導播配合很好,我講什麼他就會很快帶什麼,甚至他也不用跟我提醒,他帶到畫面他就知道我一定能講,不管他帶到什麼畫面,所以算是合作默契非常好。」

憶起國際賽

曾公回憶起歷屆國際賽事,「情緒會比較高啦,畢竟是國家運動,情緒會高是一定的,場地又在台灣的話,人都在現場,球迷的情緒也會帶著你。」

「因為我播太多了,勝負其實沒有感覺,但國際賽就會有了,這合情合理啊。」

而在採訪的部分其實影響不大,就算中華隊也沒什麼機會能採訪,因為國際賽事規定很嚴格,「但球迷其實是,除非日本、韓國,老實說他也不care你有沒有在講對方的資料,只要把中華隊好好講好就很ok了,這是很現實的一面,你提那麼多,講過他也忘了,也難免很多一日球迷,這樣的情況其實就把重點放在中華隊上。」

奔波不喊累

MLB講評的初期,ESPN總部還在新加坡,曾大哥說1個月要飛2趟新加坡,「他寧願花機票、飯店請你飛過去播,台北那時是沒有棚的,那時周一1場、周四2場,周二、周三就在地休。」

「新加坡不遠就4個多小時(航程),周日去、周四就回來,早年一周就3場。」

FOX播報改為在台北棚內之後,曾大哥出門則是抓出門不能晚過早上6點,「6點出發就已經太晚了,差不多要半個小時前要到轉播現場。」

「但到後來都是一種習慣,除非是半夜場次那沒辦法,那是沒辦法習慣,但早起後來一直到現在,即便是冬天、非球季也都是5點多就起來。」

「比較辛苦的應該是同時有美職跟中職在轉播的那段時間,那等於是早上5點多起床一直要忙到中職結束晚上11點多,回到家中孩子也睡了,所以其實常常看不到小孩,『你就當作我是早年的潘忠韋就對了』喇叭後來也是這樣,早上美職、晚間中職。

球評曾文誠(圖左)與好友潘忠韋。(曾文誠提供)
球評曾文誠(圖左)與好友潘忠韋。(曾文誠提供)

提到喇叭哥,曾大哥嘆了口氣:「我覺得我們應該早一點出現,像潘忠韋這樣的球評,他球員出身,好學、又很努力。」

「受到這樣的意外真的祝福他早日康復,這對我來講很衝擊...」

「好多年前,我就希望早一點就看到這樣的球評,他自己打球、肯學,對棒球的發展、轉播的這一塊其實是很正面的,會讓更多的人退下來選擇球評這工作,而不是一定要非得當教練不可。」

曾大哥期許道,是希望市場能夠越來越好,讓球評這工作能夠多一點收入,那就更多優秀的人可以參與。

球評趣談

有時遇到很珍奇的play,曾大哥說他不會是想說這個教練怎麼會這樣做?而是想說棒球真的很深,就覺得棒球真的很有趣,有些你想都想不到的事情,「例如說一直採用4個外野之類的。」

評球的當下若猜中教練怎麼做,可能也覺得心裡很高興,「但不希望讓人家覺得我很得意,台灣球迷相對保守,不希望主播、球評的口氣是很臭屁的。」

「我的感覺啦,台灣球迷不會希望是主播、球評是很主觀的,還是必須要讓他們有一些想像。」

曾兼任1個稱職的傳帶員

「雖然我們主播、球評是現場即時講球,沒有有線電視的時代,那時還叫第四台,其實是尚未合法的,當時不是像現在的傳輸方式。」

把比賽錄完,再像播港劇、布袋戲或是豬哥亮那樣用帶子去放,放送給全省收視戶,「所以才有緊急送帶子那件事,我不曉得那天出了什麼事,只是想說那天從台中播完嘛,就順便把帶子帶回台北。」

曾大哥笑道:「我就說我們還常常接在成人影帶後面播啊,當時沒有什麼直播,後來直播這些事情都是因為科技比較進步,才有這樣做。」最早只是想要錄下來形成錄影帶,然後在錄影帶店販售。

這個字千千萬萬別說

就是大家知道的,「不要講什麼打很快之類的,這是最大的禁忌,屢試不爽(笑)!」

「吼那個一講說今天打很快、比賽打很快,就立馬慢下來,真的!真的!」

勉勵追夢之人

「如果是一般相關科系的話,主播的工作還是會比較好,我還是認為球評這工作是時代下的產物,我們是因為有這個環境造就我們走上這條路,我覺得要當球評還是要有技術上的背景,例如說球員、教練相關出身,還是會好一點。」

舉球評潘忠韋的例子,曾大哥指出,要當球評還是需要很多學習,不管是棒球也好、籃球也好,足球也好,「我覺得我們台灣的球員或教練,最大的問題還是出在於,我認真地講,出在於他們以為他們都懂了,可能打棒球打了20、30年,他覺得他什麼都懂了,但其實不是,棒球非常非常的深。」

「想進這行,要多學...多學,如果是一般素人的話,以現在台灣環境,要馬上去當球評是非常困難的。」

曾大哥認為除非能夠在相關產業,如媒體界或其他的跟棒球有關的,已經有一定的歷練,再去做球評的工作,坐上這個位置會比較好。

「講現實面,人家才會找你啦,如果說都沒有什麼的經驗,1個素人,電視公司、廣播公司要找你當球評?我覺得是困難的。」

別受到影響

「我們算是公眾人物,我是滿勸其他人,有些人會受影響,你會受影響就不要看,你看了就會受影響,有時候風格會走掉。」曾大哥說。

「譬如說100個有90個喜歡你,但你偏偏看到批評你或是很酸的,你以為那個人就代表所有人,那就可能左右了你。」除非哪個地方講錯了,那真的就是要修,「但對你的風格各方面不要太受影響。」

「早年一開始常富寧滿嚴重的,會受到球迷的批評,我也花了點時間建設,說你好的,你謝謝他,說你不好的其實也不用太在意,我是這麼跟他說的。」

謝謝,掰掰

提到球評口頭禪,曾大哥笑了笑:「我也不曉得大家會對它有印象?其實它就是一個道別而已啊(笑),可能大家都只看結尾吧?或是開頭?」

「像主播的home run call,就是刻意去想出來的,但我那個是,球迷會記得,我自己是覺得很意外啦,我真的就覺得反正就是結束播報不是嗎?你到餐廳結完帳,對方也是說謝謝掰掰啊,沒什麼啦。」

「尤其FOX收了之後,這句,更感慨。」

◤新年穿新衣限時優惠◢

👉年菜搶先購,團圓價88折起

👉NIKE聯合品牌鞋衣配5折起

👉New Balance Winter Sale 全館7折起, 結帳現折200

👉PORTER 限量福袋7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