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打造半導體產業鏈 台積電拍板德國設廠助攻

(中央社巴黎8日綜合外電報導)台灣半導體大廠台積電斥資數十億歐元赴德國投資設廠正式拍板定案,作為推動歐洲成為全球半導體產業核心的一環。

美、中兩國為爭奪晶片領域主導地位激烈競爭,而豪擲數十億歐元投資的歐洲正緊追在後。

●晶片領域為何成兵家必爭之地?

半導體是各種電子裝置中常見的微小零組件,從兒童玩具、智慧型手機到電動車和尖端武器都少不了它。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大流行和隨之而來的鎖國防疫政策導致晶片短缺,科技業在2020年和2021年多陷入停滯。

這場危機促使各國政府採取行動,美國和中國祭出愈來愈嚴格的措施,來確保供應鏈安全。

●歐洲正採取何種行動?

歐洲正在研議一項法律,以支持投資晶片產業。

所謂的「晶片法案」目前尚在歐盟立法程序中,歐盟希望鼓勵公共和民間投資430億歐元(約新台幣1.4兆元)打造在地晶片供應鏈並吸引外資設廠。

歐盟的目標是在2030年前將晶片產量提升4倍,讓歐盟晶片在全球市場比重可達到20%。

●誰在投資?

截至目前,德國在歐洲遙遙領先。

台積電敲定在德國投資設廠前,柏林當局與美國晶片大廠英特爾(Intel)6月敲定協議,英特爾將投資320億歐元在德國馬德堡(Magdeburg)興建兩座晶片製造廠。

德國今年稍早也與美國碳化矽晶圓領導廠商Wolfspeed和德國車用晶片大廠英飛凌(Infineon)達成大規模交易。

法國6月也宣布將投資29億歐元,補貼意法半導體(STMicroelectronics)和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在法國東南部的75億歐元(約新台幣2618億元)投資案。

●歐洲正在選邊站嗎?

美國祭出一連串措施,目的在於阻止美、中企業合作,北京則藉由對關鍵原料設下出口管制進行反擊。

儘管歐盟呼籲雙方鬆綁讓歐洲企業相當苦惱的舉措,但尚未做出有組織的回應,各國則主動採取行動。

荷蘭2月表示,將於9月施行出口管制。拜半導體生產設備製造商艾司摩爾(ASML)所賜,荷蘭在這個產業占據重要地位。

外界廣泛認為,荷蘭在面臨美國施壓之際,此舉是封殺中國的方式之一。

德國去年以國安為由,阻止中企收購兩家德國半導體公司。

●誰是領頭羊?

從設計、製造到最終使用,半導體產業真正實現了全球化。

幾乎所有製造晶片所需的原料,例如矽、鍺和鎵都在中國生產。

而台灣擁有台積電等晶片製造大廠,控制著全球一半以上產量,在全球供應鏈扮演重要角色。

至於輝達(NVIDIA)等頂尖晶片設計商以及蘋果(Apple)等設備製造商總部都在美國。

美國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表示,2022年,總部設在美國的半導體公司占全球市場份額的48%,韓國以14%居次,歐洲則以9%名列第3。(譯者:劉文瑜/核稿:張曉雯)1120809

看更多相關新聞
500人赴美支援建廠? 台積電:誤會
台積電砸35億歐元設廠 蕭茲:助德國成半導體生產重鎮
成全台積電先進封測廠落腳銅鑼 黃崇仁親述讓地原委
攻汽車晶片、吸收缺陷晶片 台積大挑戰
勿讓護國神山成臺灣的優勢詛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