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庸置疑的高國輝障礙

2015 年 9 月 26 日,這天是高國輝 30 歲的生日,也是中職全壘打新障礙誕生的一日,睽違 8 年之久,終於有新生代重砲手跨越了「布雷障礙」。這一夜在澄清湖主場,高國輝從廖文揚手中敲出本季第 34 號全壘打,這一個月來,壓得他喘不過氣的期待和壓力,終於隨著這發弧形彈飛出大牆,雲淡風輕。才不過而立之年,他就將自己的大名刻印在中華職棒的全壘打歷史中。


圖片授權:專業運動攝影師何俊輝


2007 年 布雷 99 場 33 轟
2009 年 林智勝 108 場 31 轟
2015 年 高國輝 108 場 34 轟


回憶布雷障礙。

06 年加盟統一獅,僅出賽 28 場就打出 9 轟的驚人開轟率,讓布雷獲得統一球團青睞續約,但 07 年開季擔任四棒重任的布雷,因春訓調整腳步較慢的緣故,從4/1 打出三支全壘打後,就遭遇砲管堵塞期,06 年下半季和總冠軍賽的砲火展現,讓他成為各隊重點研究目標,投手大量攻擊內角,讓他的揮棒策略顯得更為急躁,4 月 0 轟的洋砲績效,自然遭當年球團領隊林增祥點名,放入留校察看的名單中。


當年經過他啟發開竅的高國慶,狀況反而維持得相當不錯,於是獅隊教練團決定,將高國慶調往第四棒,布雷移往第三棒,這個決定讓布雷肩上的重擔減輕不少,也逐漸找出對應對手內角攻擊的策略,五月起再度找回重砲手感。5 、6 月連續兩個月單月敲出 7 支全壘打,是聯盟首位可以連續兩個月達到如此紀錄的打者,7 月份乘勝追擊,一口氣敲出 9 轟,光 5-7 月他就敲出 23 轟,最終布雷以出賽 99 場,敲出破中職單季全壘打紀錄的 33 轟,打破鷹俠和怪力男的舊紀錄,成為最新的全壘打障礙。


圖片授權:Lamigo 隨隊攝影首席Halu


2009 年,一位新生代巨砲誕生,率先挑戰布雷障礙,他就是林智勝。那年的 7 月中,他就擊出單季第 20 轟,創下最少場次 ( 56 場出賽)、和最少打席 (242 打席) 打出 20 轟的本土球員新紀錄,最後智勝以出賽 108 場敲出 31 支全壘打,雖然無緣打破布雷障礙,但無疑是本土球員最瘋狂的全壘打秀,至少,在高國輝出現以前是的。


提到瘋狂開轟,當然不能不提到高國輝,高國輝 2014 年上半季因為接受脊椎滑脫手術,從術後復健到復出,下半季能夠登場已是神速,更可怕的是他只打了半季就豪取全壘打王!出賽 52 場、打擊率 0.309、敲出 58 支安打、其中有高達 18 支是全壘打,硬生生從林泓育的手中奪走桂冠,瘋狂的半季開轟秀,讓所有球迷期待他打滿整季的表現。果不其然,今年全勤的國輝,出賽 108 場敲出 34 轟, 一鼓作氣跨越布雷障礙。


近日網路論壇中,球迷關注的焦點大多放在於國輝破紀錄使用的場次多於布雷,也不乏球迷戲稱紀錄要「加註星號」,這樣的做法,讓我想到 1961 年大聯盟紐約洋基隊的馬里斯(Roger Maris) ,以 61 支全壘打打破貝比魯斯 (Babe Ruth) 紀錄,樹立『馬里斯障礙』,卻因為破紀錄的比賽場次超過魯斯,在紀錄上被加註星號的往事。


生涯拿過 12 次全壘打王的貝比魯斯。生涯前期擔任投手拿過 94 勝,直到 1920 年轉戰洋基才專司打者,因為他的棄投從打,將棒球帶往另一個境界。20 年代前的大聯盟,用球規格不統一,加上被默許的口水球,對打者十分不利,賽事比分低、全壘打罕見的情況屢見不鮮,這就是俗稱的死球年代 (Dead Ball Era),直到1920年大聯盟統一用球規格,加上專司打者的魯斯將全壘打一口氣提升到單季 50 轟以上,正式終結了死球年代,以重砲轟擊取代小分差投手戰,改變棒球比賽的面貌。1927 年,魯斯單季敲出 60 支全壘打,當時被認為是大聯盟最難破的紀錄之一。


1961 年,紐約洋基的 M&M Boy (Micky Mantle & Roger Maris) 雙雙挑戰貝比魯斯紀錄,純正洋基血統、跑打守臉四拍子、英俊瀟灑又深得媒體喜愛的洋基王子曼托(Micky Mantle),因為季末的傷勢影響,最終以 54 支坐收;而轉隊到洋基才兩年,個性嚴肅又常得罪媒體的的馬里斯,反而逐步逼近紀錄。這對於當時的媒體、廣大洋基迷、死忠派魯斯信徒們,都是無法接受的事實,在記錄將突破的那些日子,馬里斯不但收過球迷的恐嚇信,一個將突破偉大紀錄的球星,居然面臨在主場挨噓的遭遇。


忠誠的魯斯信徒,以當時大聯盟主席 Ford Frick 為代表,他與魯斯有私交,親身經歷全壘打王的傳奇歲月,對魯斯舊紀錄的護航心態昭然若揭,在他的主導下大聯盟決議,由於魯斯 60 轟紀錄時,1927 年例行賽為 154 場,馬里斯時代已增加到 162 場,若在新增場次才創下的新攻守紀錄將加註星號 (*) 區別。馬里斯出賽了 161 場,並在最後一場比賽敲出超越魯斯的 61 轟創造聯盟新猷,但他的紀錄被大聯盟官以文明暴力的手段,強制留下星號註記,成為著名的「61*」。


1991 年,大聯盟終於不再執著場次問題,取消加註星號的紀錄方式,但樹欲靜而風不止,在此六年前,馬里斯就因淋巴癌辭世,得年僅 51 歲,可憐的馬里斯終其一生都覺得這個紀錄不屬於自己,在球員生涯最輝煌的的時刻,得不到廣大球迷的祝福,甚至遭受威脅和詛咒。官方的星號註解,更間皆否定了他的偉大。


隨著時代變遷,1998 年Mark McGwire 和 Sammy Sosa 上演震驚體壇的全壘打追逐戰,最終雙雙打破馬里斯障礙,2001 年 Barry Bonds 又以單季 73 轟豎立全新高牆,馬里斯障礙終究成為歷史洪流中的插曲。但身為全壘打紀錄挑戰的先驅者,馬里斯走過佈滿荊棘之路,為後輩挑戰者開啟了一條平等且友善的康莊大道。


圖片授權:專業運動攝影師何俊輝



看完大聯盟的例子,話題回到中職,「國輝障礙」誕生,您還覺得要加註星號嗎?不需要,紀錄就是紀錄,既然談論的是單一球季紀錄,不管打幾場都是破紀錄。雖然場次增加確實提供選手破紀錄一項利多,但也該思考,中職從單季 100 場增加到 120 場,也從單週四戰增加到單週五戰,場數增加對於職棒選手的備戰調整、身心挑戰都更為嚴峻。再者,布雷障礙創下快十年了,不管哪一國職棒都是一樣,選手的競技水平是一年比一年更進步的,國輝破紀錄的時空背景,雖然場次增加,但難度比起布雷時代有過之而無不及,實屬難能可貴。

當然,時空背景不同,引發場次討論無可厚非,但對國輝而言,壓力最大的時期已經度過,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在剩下的例行賽中盡情揮灑,將『國輝障礙』繼續拉高,場次越多,就打更多,管他開轟率或場次多寡,轟!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