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新手爆增!山莊主發10點救命文
生活中心/林彥君報導
由於疫情影響不能出國,許多民眾興起嚮往大自然活動,露營、登山等活動變成眾多網美、網紅的打卡點,但也因經驗少,導致近期山難頻傳,光是冬季百岳聖地屏東縣北大武山2天內就傳出3起意外。「檜谷山莊」莊主吳德發語重心長地PO出10點建議給登山新手,讓網友看完直呼:超級中肯的「山言」良語。
根據雪霸國家公園的入園登山客數量,8大登山路線的登山客比2019年增加3萬人,創下歷史新高紀錄,通過申請的人數來到9萬1644人,但今年山難事件共34件,其中受傷15件、迷途7件、高山症5件、因病3件、墜落2件、體力透支和受困各1件,也造成2人死亡,1人失蹤至今仍未尋獲。
北大武山住宿點「檜谷山莊」莊主吳德發在臉書粉專「屏東林區管理處北大武山資訊站」發文表示,18日有兩人請求支援,1人受傷,由他和團隊輪流背下山,另1人透過電話指引離開;19日則有1人面無血色被勸退。面對接連兩天的求救電話,讓他非常憂心,語重心長發出10點建議,希望民眾開始登山之前,看看自己的狀態與經驗是否適合再登山。
吳德發表示,面對爆炸性的山域事件,心中累積一些心得想要跟山友分享,當然不能因為可能溺水就禁止玩水,但玩水前也要知道自己的水性,相對爬山也是,「開放山林你也必須要先懂山才能上山 ,不是跟風當登山遊客。」
吳德發提出10點建議,分別從體能、裝備、行程規劃、行前做功課、氣候條件、登山技巧與常識、慎選隊友、登山倫理、心理素質以及無痕山林介紹,希望可以藉此讓登山新手更明白,減少遇難情況。
網友看完紛紛留言,「借分享!」、「說得真好!希望不要再有人爬山時出事了」、「寫得非常無誤,永遠不要輕忽」、「我也覺得體力要擺第一」、「感謝語重心長得分享,已收」、「不要小看大自然的威力,」、「苦口婆心得『山言良語』,一定要聽進去啊!」。
以下為吳德發以北大武山為例,提出10點建議:
1、體能:我總是喜歡把體能擺在第一位,不管任何山域,體能絕對是保護自己安全的第一道防線,太過於勉力而為,危險就如影隨形, 體力放盡,會導致錯誤判斷 ,肢體不協調,這危險最容易發生在下坡時候。但體能也是自己最容易掌控的一個環節 ,因為體能不足而發生山難事件,最不應該,偏偏最近的案例大都如此。
2、裝備:重裝到山莊過夜, 在雨季時要注意三層防水。
3、行程規劃:初學者建議安排三天兩夜或兩天一夜行程,第二天體能付出跟當日往返所差無幾 ;重裝停車場到山莊5到7小時,輕裝從檜谷到三角點來回8到12小時。單日三角點來回者,停車場出發,三個半小時未到3.8k,代表體能待加強 ,4個小時未到,拜託您,不要選擇單登,人生還有更美好的事物等著您。初次造訪北大武山, 除非有老手帶,否則忌諱獨攀單登北大武。
4、行前做功課:現在網路發達,行前請爬個文做個功課,不要站在4.0 k 有指標的地方,猶豫思考著要走左邊還是右邊 ,或者問我可不可以順便檢一下南大武山 ,稜線有幾個假山頭,到三角點五上五下,需要保留回程的體力,因為回程還有好幾個爬坡,這些都是出發前就要知道的。
5、氣候條件:中央氣象局有一定的準確度 ,但要注意有半天到1天的時間差,停車場到山莊,下雨可以勉強上來,山莊以上到三角點, 遇到雨請撤退,不要勉強登頂,失溫是1到3個小時的事情而已,就怕你撐不到救難人員到來。
6、登山技巧與常識:請靠山壁側行走,有繩索的地方代表有危險跟難度,輕拉繩索靠山壁行走,下坡尤其要注意 。各垂直爬梯及大陡坡請背面下,三點不動一點動。危險地形重心放低,真的不行就增加接觸面積,屁股著地, 總是安全第一 ,就不要考慮乾淨跟美麗 。還有登山杖用法,不過在使用之前請學習正確使用登山杖;我看到的是許多不會使用而變成累贅。再來就是斜面石頭跟樹根 ,只要在潮濕狀態,都是非常非常得危險,踏過千萬步之後還是不免滑倒 。摸早黑不摸晚黑,更不要摸 兩黑,這跟體能狀況、行程規劃息息相關。
7、慎選隊友:不管是商業團或自組團,都必須要患難與共,同進同退 ,等人不找人, 所以盡量找體能相差不要太懸殊的隊友, 平常有互動的為佳, 網路自組就必須做好獨攀的心理準備, 我不丟包別人但必須做好被丟包的準備。
8、登山倫理:下坡讓上坡,輕裝讓重裝;後面有腳步聲請靠邊,音樂不要分享, 談話不要喧譁,盡量注意足下不聊天。
9、心理素質:永遠相信要謙卑入山。
10、無痕山林: 垃圾不落地 ,抽煙不聞煙味 , 講話不喧譁 ,山林歸山林,不帶走屬於山林的一切, 自己歸自己,不留下屬於自己的一切。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瑤瑤頭髮一撥豪乳大放送!「上帝視角」網嗨:久違的福利照
冬至必吃湯圓?專家點名「5種人」小心吃 2族群最好別吃
全聯「新麵包」變頂級早餐!人妻曝銷魂吃法:超級軟Q
旭富大火2天粗估損失8億元!6億訂單泡湯 股價跌停開出
更多生活相關新聞
玉山下雪了!降雪0.5公分 銀白世界「-3.1度」美呆了
小心眼睛過勞死!避免過度使用3C產品與熬夜
北捷、川崎稱中捷明年2月可通車 葉昭甫:過於樂觀
2021來追日 本外島第一道曙光分在鵝鑾鼻與蘭嶼
桃園升格直轄市6周年 人口成長逾20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