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財政紀律 善用財政手段發展經濟 闢稅源
「財政紀律非常重要,也要會善用財政的手段,發展進一步的經濟、創造新的稅源,才是最重要!」蘇建榮說,財政紀律是重要的基本功,若沒有相關的財政作為,活絡經濟、開拓稅源,基本上對財政的永續也不是好事。
蘇建榮曾以一介財政學者,呼籲執政者應堅守財政紀律。這些年來,他經歷過臺北市政府財政局局長、財政部政務次長、財政部部長等政策執行的實務角色,更加體會不能只緊守財政紀律,還要想辦法,用財政的手段刺激經濟,創造未來的稅源,這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要做的事情。
蘇建榮認為,蔡總統上任以後的多項政策,相互搭配,時點上十分恰巧。上任時推動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促進產業轉型,風電、綠電等產業興起,2017年行政院長林全提出所得稅制優化方案、賴清德接任行政院長時通過,把企業所得稅率從17%提高到20%,取消兩稅合一,股利所得與綜合所得稅分離課稅,股利所得採單一稅率28%計算,境外股東稅率是21%,減輕薪資所得或是受薪階層和家庭負擔。
稅制改革隔年發生中美貿易戰,國際上推CRS法令(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準則,為各國執行金融帳戶資訊交換及國際間同儕檢視標準),台商普遍非常害怕,一直問資金要到哪裡去?也希望有賦稅減免、要把資金帶回台灣來。蘇院長接著上任並推動投資台灣行動方案,中美貿易戰正熾,整個供應鏈開始移動、重新架構,海外台商回到台灣來,生產線搬回來,就業機會帶回台灣。
現今所得稅統計裡,綜所稅的薪資所得申報占75%,成長非常明顯,蘇建榮說,這表示納稅人薪資、就業機會一起增加,台商回台投資、民間投資成長,加上全球疫情,ICT產業需求非常暢旺,造就高科技產業所得增加,連帶企業所得稅增加,隔年發放更高股息,民眾股利所得增加,綜所稅再增加,營所稅加綜所稅的稅收超過1兆元。疫情期間,透過特別預算發放三倍券、五倍券、企業紓困方案,鼓勵民眾消費、企業能持續營運,營所稅收入不減反增,如今三大稅占整體稅收六、七成,「這是近年稅收比預期超收的原因,正是因為前面的財政手段打下了基礎!」
蘇建榮說,這段期間擔任財長,基本上自己是「恭逢其盛」,蔡總統任期間透過前瞻、防疫紓困等財政手段,用於奠定國家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就像4、50年前如果沒有投資十大建設,台灣不會有今天的經濟發展。
有人曾批評,疫情期間政府稅收增加是行政失能、是違法課稅,蘇建榮也為自己辨白,「這個我非常不認同」,疫情期間的變化很難預測,但基本上財政部就是善用稅收,去做該做的事情,國家負債不破錶,多餘的稅收連續四、五年實質還本。惠譽信評今年維持台灣主權債務評等AA,世界競爭力論壇台灣財政表現排名從12名提升到第6名,反映整體國家發展過程,用財政手段刺激經濟,同時創造未來稅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