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政治紛爭牽制經濟發展 終非國家之福
總統參選人郭台銘宣布由藝人賴佩霞擔任其副手,正式參選二○二四總統大選,昨成為全國新聞一大焦點,有關賴佩霞的一切,瞬間也被起底公開透明化。郭台銘在記者會上指出,搭配賴佩霞女士,我們沒有任何的政治包袱,我們深知民間的需求,我們渴望為民服務,也將成為最強組合。
台灣的政治,每天都有新鮮事,尤其面臨總統大選,任何一位參選人都必須被外界卸下包裝,並坦然面對選民。高度的全國關注度,不僅是投入政治必須面對的一途,更是每位總統參選人,必須承擔的責任與壓力。只是,隨著時間拉長,加上選情及民調的變化,未來選民最大的關注焦點,仍將回歸台灣的未來,以及政經大方向,簡單的說,總統參選人必須拿出真正的牛肉帶領國家及人民,為人民政治安全及經濟發展,開出一條大路。
未來的台灣會是怎樣的景象,是政治安定還是經濟繁榮?在政黨競爭下的選情,是兵戎相見還是君子之爭?。
一九六○年代,台灣在以中小企業為主的出口帶動下,整體經濟快速成長,再加上進行一連串的經濟建設及制度改革,十年後的一九七○年代,台灣平均經濟成長率高達十%,再一個十年,一九八○年代則是八%。外界稱之為「台灣經濟奇蹟」的年代,與新加坡、香港及韓國有「亞洲四小龍」之稱。但短短的二十多年,卻從奇蹟走到衰退,除了是面臨產業轉型,另外則是面對過多的政治因素。
近年全球經濟失衡,全球人口生育率中,台灣拿下了全世界最低,此一紀錄更因台灣未來年輕世代人口逐年下滑,老年退休人口增多,若無法提振的台灣生育率再延續個四年、十年,滿城盡是老年人的景象,不僅勞動力減少,更影響國家經濟生產力,令人堪憂。
過去台灣GDP的數字,有高比例是台灣接單、中國生產,工作機會或許多在大陸,產業鏈不在台灣,但此一三角貿易模式是轉型過程,儘管近年可能今非昔比,但在政治安定的階段,著實創造出不同的經濟規模。
政治紛爭牽制經濟發展,是台灣這些年來的寫照,是近愁也是遠憂,兩岸關係緊張勢必影響政治安定,更將對經濟發展造成牽制,若經濟環境持續惡化,年輕一代面對生活壓力,對未來缺乏願景,終非國家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