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名人堂(九之八)》第三屆名人堂裁判類 國際籃球裁判焦祖謙一生為體育奉獻
焦祖謙,1928年2月7日生於北平,籍貫河北長垣(今屬山東省菏澤市東明縣),家中長孫。其父焦嘉誥服務北平教育界,7歲就讀北平師範大學附屬第二小學,1942年小學畢業後直升北師大附中初中部。1946年因父親受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首任院長李季谷邀請,以教育部特約人員身份來臺協助辦理校務,家人也一道渡海來臺。最初以北平中學會考成績轉入北市建國中學,後因父親任教省立師範學院,遂再以家眷身份轉至師院附中。1949年高中畢業考入省立師範學院體育系。
1953年師範畢業後,進入政工幹校服預備軍官役,次年退伍,依師院規定分發省立新竹中學擔任體育教師。一年後北返,轉至臺灣省立臺北成功中學任教。1957年獲任教政大的體育前輩鍾人傑推薦,進入政治大學體衛組擔任助教,負責各項體育課程教學。1964年經教育部審核升為講師,1967年再升任副教授,1982年升至教授。課餘之暇也在銘傳商專、中國市政專校、世界新專、輔仁大學、臺北體專等大專院校兼授體育課程,作育各校英才。
擔任教職期間也活躍於國內體育界,長期投注心力推動運動組織和人才培訓。1956年獲得國際籃球總會(FIBA)認證,成為國際級籃球裁判。1971年協助時任臺北市議員的立人小學校長鄭惠芝,組建臺北市籃球委員會,此後並擔任首任總幹事達四年(1971-1975)。1975年受奧運左營訓練中心主任蕭忠國延攬,擔任第一屆訓練中心訓練組組長(1975-1977),為國家培訓奧運選手。1977年協助時任全國籃協理事長余紀忠籌辦威廉瓊斯盃籃球賽,並擔任第一屆競賽組組長及賽事裁判,此後共參與了瓊斯盃前後14屆賽事行政工作,並擔任其中10屆賽事裁判。
焦祖謙擔任籃球裁判, 可說身受其父焦嘉誥教授的影響甚巨, 焦老教授是國內籃球裁判的先驅, 焦祖謙自小就耳濡目染裁判的哨音,大學時期就常在校園內擔任籃球裁判,繼承 了老爸的衣缽而傳為體育界的美談。
焦祖謙在場上執法有三大特色:第一是服裝儀容注重形象、 第二手勢標準完全照裁判法的規定走,從不自創手號、 第三是執法嚴格,不假辭色 ,而樹立他在球場上的權威與地位,並成為後生晚輩的標杆。
女兒焦志宜說,父親一輩子為籃球奉獻,從小到大跟著父親在球場上奔跑,那個年代球場上還沒有計分器,她跟哥哥焦志方在球場上成了父親的幫手擔任計分翻牌的角色,焦志宜表示,以前的籃球比賽很單純,只有2分球跟罰球,沒有3分球,擔任裁判的焦祖謙也會傳授籃球知識給他們。
當一位籃球裁判體能要非常好,要在籃球場上一直不斷的來回折返跑,焦志宜表示,自己在球場上看父親當裁判吹哨子覺得父親很有威嚴,一點都不覺得父親很辛苦,反而覺得很驕傲。在比賽的現場中難免會遇到球迷對裁判不滿對裁判咆哮或者做出不禮貌的行為,甚至有些不理性的球迷對裁判判決不滿表達抗議,談到在球場上對父親印象深刻的一場比賽,焦志宜說,有一次在球場上看到球迷拿雞蛋丟到籃球場裡面抗議父親的判決,當時年紀還小的她覺得好危險,現今台灣的職籃比賽也常出現球迷丟水瓶到球場內的情景。
焦祖謙的兒子焦志方是台灣知名製作人與主持人,製作了台灣家喻戶曉的綜藝節目、美食節目,焦志方表示,父親焦祖謙從來不看他製作的節目,父親終其一生只看體育類節目,他還特在父親房間裝了MOD只為了看體育台。
談到父親焦祖謙對體育的熱愛焦志宜表示,父親75歲退休才開始學習高爾夫球,為了練習父親可以從早到晚都在球場練習揮桿,台灣交通部就規定滿75歲持有汽機車駕照,須進行體檢才能完成換照,身體硬朗的焦祖謙為了證明自己高齡還能開車,還特地去醫院做身體檢查,只為了能每天開車練高爾夫球。
即使生病在醫院臥病在床的焦祖謙,一生掛念的還是他最熱愛的體育,焦志宜說,父親看報紙永遠只為看體育版,在醫院照顧父親時每天早上設鬧鐘,跑了好幾家超商只為了幫父親買蘋果跟聯合報。
焦志方表示,父親的一生奉獻給體育,在政治大學任職於46年,他對體育的熱愛及執著無人能及,秉持體育人的精神,每天堅持晨起鍛鍊,上健身房,爬樟山寺 。
焦志宜進一步指出,父親是在睡夢中辭世的,她說,去年的8月2日,她還幫父親洗了一個乾凈的澡,換了一身乾凈的衣服,父親坐在房間內看棒球,和大大手機視訊聊天開玩笑,一切都如往常;怎麼知道隔天早上要叫父親起床運動的時候,和子女們眨眨眼睛,搖搖手就離開了。
焦祖謙1995年屆齡,退而不休。依舊在校兼課,陪學生們運動打球,直到2003年完全卸下教職,前後任教政治大學46年。2002年起接掌政大退休教職員聯誼會,共擔任12年會長。2022年8月3日因心臟宿疾病逝臺北,享耆壽95歲。
焦祖謙在政大擔任體育教授,終其一生幾乎都在政大,焦志方表示,父親臨終前幫忙整理遺物時,將部分以父親名義捐贈政大,完成其父親遺願。(文/廖育婉)
更多新聞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