籃球》第一屆台灣籃球名人逐日亮相(六) 從裁判切入的籃球大師湯銘新

最年輕表現最好的國際裁判湯銘新。官方提供
最年輕表現最好的國際裁判湯銘新。官方提供

台灣籃球名人堂第一屆入堂慶典將於10月24日在體育署大樓舉行,獲選入堂者是球員類陳祖烈、王毅軍、唐雪舫及荊玲(女),教練類洪金生,裁判類湯銘新,特殊貢獻類王士選、嚴慶齡八位,逐日在此獨家亮相,提供各位朋友進一步了解台灣籃球名人的機會。

裁判類                                                                                                                                          

湯銘新/生於1928年8月8日,逝於2013年3月17日,享年85歲。

湯銘新結合同好組成師友隊成為和項籃球賽勁旅。官方提供
湯銘新結合同好組成師友隊成為和項籃球賽勁旅。官方提供

從籃球出發的體育導師                                       

湯銘新老師是一輩子的體育人,在他完成學業之後,有一半以上的人生是對於籃球的參與和奉獻,從籃球裁判切入籃壇,歷經最年輕的國際籃球裁判、國軍籃球賽的承辦者、大學教授兼籃球隊教練、國家代表隊的教練,率領中華女籃及亞東女籃訪問國際,在全國籃球協會秘書長任內振興籃運等,可謂橫跨裁判、教練、特殊貢獻三類的導師,令人懷念不已。

1928年生於江蘇鎮江的湯老師,在師範附小六年級時愛上了籃球而開啟他炫目的籃球生涯,正行中學初中和正始中學高中都是籃球校隊,而且戰績優異屢獲冠軍,1948年上海體專畢業時已是合格籃球裁判,才剛到上海育才中學任教就受高棪之託遠赴台灣「暑期體育教師講學會」授課,因為教學表現優異被台大挽留擔任體育老師,沒想到這個選擇讓台灣體壇如獲至寶,台灣籃壇更因而擁有豐碩的發展成果。

在台大任教每周10小時,再騎著腳踏車到省立台北女子師範學校上12小時的課,還有餘裕則兼辦比賽活動、當裁判、當教練,悠遊在籃球圈內的忙碌生活卻是湯老師的享受,1950年結合經常參與籃球活動的各校老師組成師友男籃隊,成為各處比賽的勁旅,賽會中還是重要比賽的裁判不二人選。

湯銘新為中央6号。官方提供
湯銘新為中央6号。官方提供

輸贏無關 專心執法

湯老師對於年輕裁判執法的提點,是比賽輸贏和裁判沒有關係,所以裁判執法時要專心看著球場上的球員,而不用管計分板上的比數,所以湯老師不但是全國知名裁判,也被公認為最公正的裁判之一,他說如果有裁判眼睛老是盯著計分板,那這個裁判很可能有問題。也坦言自己當裁判被打過,還記得1953年全省籃球聯賽時,在現今國軍英雄館(前址是憲兵球場),他和同學劉世珍兩人吹空軍高砲隊和陸軍技術總隊的比賽,雙方實力非常接近,所以競爭得很激烈,場邊觀眾都是空軍和陸軍弟兄壁壘分明,而比賽一直難分勝負,直到尾聲在遠邊區域有個犯規動作,湯老師立即吹哨判決技總隊犯規,最後就由高砲隊贏走比賽,湯老師看技總的上校領隊跑過來,以為是要前來握手致意,沒想到在湯老師面前冷不防揮來一拳,幸好湯老師下意識反應把頭一偏使拳頭擦過額角,旁邊眾人趕緊拉開兩人才未釀禍。由於湯老師是第一個被打的裁判,所以第二天報紙上登了好大一篇,裁判會會員通通為湯銘新出面抗議要對方道歉,但對方是上校軍官也不好惹,而且表明了無意認錯,結果是該隊管理出來道歉,雖然湯老師同意不再追究,不過輿論已實質的特別關注與批判。

湯銘新(左起)、劉世珍、楊自福。官方提供
湯銘新(左起)、劉世珍、楊自福。官方提供

世界盃執法

1962年在菲律賓的第四屆世界盃,雖因菲總統不發簽證給共產國家南斯拉夫,而被國際籃總取消世界盃承辦資格,但取代的國際邀請賽依然熱鬧進行,由於湯銘新前幾場執法表現被肯定,特別被指定為地主和波多黎各的關鍵比賽執法,在滿場觀眾面前湯老師保持超然立場令人佩服,雖然菲律賓輸了比賽但教練和球員並未對裁判叫囂,當地華僑特別讚他有膽量敢吹哨子。

湯老師的名聲漸浮上國際,1964年東京奧運他又擔任隨隊裁判,會外賽起38位國際裁判先參加國際籃球總會秘書長威廉瓊斯主持的裁判研討會,其中10名資深的國際裁判之外,從會外賽執法評分後再選出6位新銳國際裁判,共同進入會內賽出任大會裁判,其中就包括湯老師,由資深國際裁判搭配新銳,每人都有2場執法額度,若是通過場邊技術委員的考核才會繼續執法,湯老師不但通過考核還再執法兩場,可見已經是6位新銳的佼佼者。

早年空軍官校籃球隊從岡山北上以球會友,當時就在二二八紀念公園的前身新公園「鑲邊籃球場」舉行了4場邀請賽,湯老師也參與師友隊打了一場,當時幾乎找不到取得證照的籃球裁判,所以湯老師還包辦了另3場的裁判,為觀眾和籃球隊示範了正規裁判的判決方式,建立正確的籃球觀念;熱愛籃球的空軍總司令周至柔將軍,每場比賽坐在球場旁地上觀賞,對湯老師留下深刻印象,剛好湯老師面臨入伍時期,於是吸收他進入空軍總部任體育官,並兼管三軍球場業務,不料一眨眼就在空軍總部待了7年半,正好是空軍隊想要強化和七虎隊拚高下的關頭,遍訪空軍各單位網羅好手,再請江良規博士擔任顧問負責訓練,牛炳鎰教授擔任教練,加上湯老師以幹事一職全力投入,到新竹的空軍俱樂部進行3個月專業集訓,湯老師也坦言這3個月他參與著名的籃球訓練,與一流的球員共同奮鬥,讓自己在訓練球隊行政事務上面大開眼界獲益良多,奠定日後在籃壇全方位發揮的基礎。

1954年第二屆亞運獲選為中華男籃隊幹事,1956年墨爾本奧運獲選為中華男籃隊訓練員,再進入師大體育系擔任講師,由江良規介紹為中華奧會公共關係組長及全國網協副總幹事,1962年獲選為第四屆雅加達亞運男籃隊教練,1964年擔任東京奧運裁判結識威廉瓊斯,1966年擔任亞東女籃隊顧問並訓練體能,繼而擔任總教練,1970年成為第三屆亞洲女籃賽中華女籃隊教練,1972年初率亞東女籃訪美,是我國近代女籃單一球隊掦威國際的第一步,不過同年3月30日

亞東女籃訪美歸國時,湯銘新老師公開宣布辭去總教練之職,專注致力教育事業成為他生涯規畫的下一步。

湯老師1974年成為亞洲籃協女子籃球委員,但因國際籃總在波多黎各投票以14:5准許中共再入會並停止中華民國會籍,湯銘新黯然神傷的辭去中華女籃總教練職務,1989在北京亞洲男籃賽後,中華籃協理事長王人達認為湯銘新籃球素養和實務非常深厚,而力邀出任籃協秘書長。

兩大籃球組織合作,左起台北市主委陳飛鵬,全國籃協秘書長湯銘新,理事長王人達。官方提供
兩大籃球組織合作,左起台北市主委陳飛鵬,全國籃協秘書長湯銘新,理事長王人達。官方提供

總綰推動籃運有成

湯銘新一心想打破重要籃賽都在台北舉行的局面,正好和教育部長毛高文的構想不謀而合,推展社會甲組籃球聯賽經過九次的協調會,才和各球隊達成共識,而且打破以前很少公布門票收入的慣例,還收取電視轉播權利金加球場廣告看板租金,所有收入先存進台銀專戶等季後再核算公布;另外就是由教育部體育司核撥專款25萬元,編譯發行全美最好的籃球基礎訓練影帶教材,計有2000套免費贈送到各級學校及社會球隊及教練團參考使用。

秘書長的5年任內使球迷重回球場,也讓中華職籃順勢而成,不過當時湯銘新持反對意見,他認為台灣籃運基礎不夠紮實,籌組職籃的條件也不足,一旦各球團註冊4名洋將可同時上場2名,將扼殺本土球員的機會,如今看來亦不無道理。

湯老師回憶起三軍球場既興奮又鮮明,三軍球場興建於1951年,他參與了管理和場地業務,面對日益增多的熱情球迷有時真難以招架,但總能勸之以理免得觀眾逾矩,幸好那時海軍攔截到一批鋼架,就利用來擴建三軍球場並加蓋館頂,成為一個當代先進體育館,可容納8000名觀眾,但遇上大賽仍是一票難求、場外比場內人多的景況,可見籃球運動是1950年代的指標性運動。

接著台北國際學舍體育館要開張了,經過多方尋找發現湯銘新老師是最合適人選,因為他在籃壇和體壇的歷練幾無人可出其右,於是特別聘請師大專任講師湯銘新在課餘之暇兼職,正好體育館活動絕大部份在晚上和假日並不衝突,此際湯老師有了新的規畫,計畫赴美考察籃球運動的發展,所以努力學英文及存錢;第二年美國新聞處文化組長林諾華突然約他訪談,認為湯老師是合適人選,而由美國駐華大使發出邀請函請他前往美國訪問交流三個月,後來更主動再延長三個月,這使湯老師盡收美國體育,特別是籃球制度和訓練環境精髓,正是他日後推動籃運,甚至參與奧會工作的底氣。

湯銘新。官方提供
湯銘新。官方提供

著作等身

湯老師早就展示他學者研究精神,1958年編寫了少年籃球手冊和少年籃球規則,此後一直把理論與實務結合,陸續出了數十本著作,包括籃球的納脫霍爾曼籃球講座、籃球規則研究、中華民國籃球歷史資料專輯、我國參加國際籃球賽歷史、籃球季刊、少年籃球指引、女子籃球訓練研究、最新籃球攻守動作欣賞、國際裁判法、籃球基礎訓練影帶教材、80年度埠際運動聯賽社會甲組籃球聯賽報告書、籃球進階及訓練影帶教材、1994-1998籃球新規則、國際籃球裁判法、籃球規則判例與註解等,另有奧林匹克教育、奧林匹克的理想與觀念、世界各國奧會比較研究、中外奧林匹克關係、亞運紀錄之發展與比較、奧林匹克的原則及價值、奧林匹克教育與青年教育、公平競爭與侵犯行為、我國參加歷屆奧運亞運概況、奧林匹克季刊、奧運百周年發展史、冬季奧運發展史、我國參加奧運滄桑史上下篇、中華民國體育年鑑、奧林匹克教育思想研究等。

奧林匹克銀質勛章加身

其實湯銘新老師早就投入了奧會事務,即使率籃球隊出征也不忘發揮奧會精神,所以1978年創設我國首屆奧林匹克研討會,1982年就擔任中華奧會副秘書長,1993年獲來台訪問的國際奧會主席薩瑪蘭親頒「奧林匹克銀質勛章」,1998年升任中華奧會秘書長加強宣導奧林匹克政策,2005年獲行政院體委會頒發精英獎終身成就獎,以彰其對台灣籃球和中華奧會的貢獻。